Connect with us

要聞

有試點住戶未獲指定袋 憂徵費反致隨處棄垃圾 三無廈不設回收鄰站遠 促增配套

發佈於

【明報專訊】垃圾徵費「先行先試」計劃今日開展,6類處所共14個試點獲政府派發指定垃圾袋,包括兩幢「三無」大廈。其中一幢納入計劃的深水埗唐樓,有住戶透露上周已獲發30個15公升指定袋,但自己一家七口,每日產生大量廢物,料將來支出勢必大增,若回收減廢亦有困難,一來唐樓缺乏空間做分類回收,區內回收點又「不就腳」,促政府增加回收配套,令基層得以節省部分垃圾費。有同廈劏房戶至昨日仍未收到指定袋,又指大廈沒聘清潔工,一直靠街坊自律棄置垃圾,擔心正式徵費會有人隨處棄置垃圾,反而影響大廈及周圍街道環境衛生。

明報記者 馬耀森

環保署表示,該署人員已在大廈公眾地方張貼海報等宣傳品,並逐戶探訪通知居民計劃細節及派發指定袋和單張,內容包括大廈附近回收點及廚餘收集點資訊,讓居民知悉如何處理回收物及廚餘。發言人又稱,三無大廈居民可繼續沿用現時處理垃圾的安排,自行委聘清潔工收集垃圾,或由住戶自行將垃圾送往附近收集點;另外,食環署會因應實際情况靈活調配資源,以多管齊下方式對非法棄置垃圾行為採取執法行動。

深水埗舊樓林立,其中一幢納入先行先試計劃的三無大廈位於北河街15及17號,是一幢一梯兩伙的7層唐樓,樓齡逾60年,大廈有多個單位分間成劏房出租。本報記者上周四(3月28日)到訪該廈,見到地下梯間已張貼環保署的先行先試海報,以及一張地圖,標示該廈所在位置及附近回收點,包括步行一至兩分鐘到醫局街垃圾收集站回收廚餘,步行8至10分鐘到通州街的「綠在深水埗」,可回收膠樽、玻璃樽及金屬等。

住戶:若做好回收 買袋費減1/3

該廈多名住戶均表示,上周三有職員到上址,向每戶派發一卷共30個指定袋。其中住戶林先生稱,一家七口居於一個300多平方呎單位,每日最少使用一個24乘30吋白色垃圾袋,容量較15公升指定袋大約1倍,估計試驗計劃期間每日要用一至兩個指定袋,成本約3.4元,較每個白色袋成本不足2角高出10多倍,但他指將來都會守法買指定袋。

林先生形容唐樓地方狹窄,沒空間分類回收,「現時回收率是零」,附近回收點亦不方便,促政府在區內增設更多回收設施,特別是廚餘機,若做好回收,估計自己買袋費用會減少約三分之一。

該廈有多個單位分間成劏房,譚女士與讀中學的兒子租住一個約90平方呎大劏房,她指至昨日仍未收到試驗計劃的指定袋,無法參與計劃。譚女士批評徵費計劃向基層開刀不合理,「一個15公升指定袋要1.7元,這個價錢在傍晚已可於區內買到1斤菜」;她認為政府不了解劏房戶居住環境,「根本無地方分類回收」,大廈附近亦無廚餘機,徵費變相成為罰款。

基層稱$1.7袋價可買1斤菜

譚女士指該大廈居民普遍自律,每日將垃圾以膠袋包好,帶到大廈對面馬路的大型垃圾桶或附近垃圾收集站棄置,她反而擔心徵費後會有人非法棄置垃圾,令大廈環境衛生倒退,冀政府加強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