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港聞

唐英年﹕藝文巨擘聚港振經濟 冀創職位助青年追夢

發佈於

【明報專訊】國家十四五規劃將香港定位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西九文化區管理局主席唐英年表示,「這定位」正顯示香港的優勢,「香港一直是一個非常有效和可信的平台……投資者來到香港可以增值,可以得到一些啓發,這就是香港的附加值」。他指香港藝術品交易量已超越倫敦,多家國際藝廊亦進駐香港核心商業區。他強調發展文化藝術,不止為了娛樂,而是作為一個經濟產業,同時為年輕人提供「追夢」的可能,形容文化藝術是香港經濟的未來,年輕人的未來。

明報記者 林藹純、李浮南

西九文化區管理局2008年成立,由時任政務司長唐英年出任首屆西九管理局主席。他受訪時笑言,西九管理局成立15年,他做了10年主席;除了辭任政務司長後離開政府,由林鄭月娥接掌西九主席外,2017年林鄭當選特首後,又委任他出任第一名非官方主席,直至今天。他稱自己對西九特別「上心」,因覺得文化藝術產業對整個香港未來發展,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範疇,「文化藝術不止for enjoyment(享受)這麼簡單,而是作為經濟產業;第二個原因就是對年輕人來說,很多人都想從事文化藝術,可以讓他們『追夢』」。

2020超倫敦 全球第二拍賣場

唐英年表示,十四五規劃將香港定位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正顯示香港的優勢所在。他指香港一直是個非常有效和可信的平台,「這不止是聯繫人這麼簡單,聯繫人令人覺得好像沒有什麼附加值,只是聯繫而已,左手聯繫右手,好像附加值是有限的」;但作為有效和可信的平台,「你來到香港,是可以增值的……一個投資者來到香港時,我們可給他一些insight(洞見),是他在紐約未必可以得到的,這就是我們的附加值」。

他認為香港的文化藝術已成為一個產業,數字上能反映出來。據政府數據,香港在2020年首次超越倫敦成為全球第二大藝術品拍賣市場。據一個藝術市場平台報告,在2022/23年度,香港佔中國當代藝術拍賣交易數量39%,成交額佔全國藝術拍賣成交額一半以上;而香港更是當代藝術交易額全球第二大城市,其當代藝術成交額為4.14億美元,較倫敦高4500萬美元。

讚港出入口寬鬆 買賣便捷

唐英年指香港藝術品出入自由,除了受限制的藝術品外,香港不會限制藝術品進出,加上買賣手續簡單,這些因素都促進巿場發展。而進軍香港的國際級畫廊,亦選擇核心地段開業。唐舉了一連串例子:Hauser & Wirth最近租用皇后大道中8號兩層;Gagosian進駐畢打行超過10年;蘇富比租下置地遮打大廈2.4萬呎舖面作為旗艦藝廊;佳士得將進駐恆基將在中環落成的地標甲廈The Henderson。

唐英年指這些中環核心地段的租金都是天價,「從這些公司的投放,你會看得出他們對香港文化藝術、未來發展的潛力是樂觀的」。

拍賣行畫廊進駐核心區顯潛力

唐英年又提到本月即將舉辦的國際文化高峰會,香港邀請了10多個國家、20多個博物館的「一二把手」來簽合作協議,當中包括法國、英國、美國、西班牙、日本等國家,「這不是每個人都做得到的,但香港做得到,就是因為我們西九發展得很好」;還有Art Basel及Art March,都顯示很多人對香港有興趣。他認為雖然中美關係惡劣,令香港在國際上面對困難,但「這個世界很大的,我們還有很多潛在的partners(伙伴),可進一步發揮香港國際化的優勢」。

藝術崗位多 青年人未來

唐英年重視文化藝術,另一個原因是年輕人。他指以往不少年輕人小時候學音樂、彈琴,但去到某些階段,父母就會壓制他們在文化藝術方面的發展,「因為他們不想你將來做音樂家,搵唔到食的」,轉而鼓勵他們讀多一點書,「要不就做律師、 會計師、 銀行家,做這些容易賺錢的行業」。

唐英年認為香港現在已發展到一個階段,「不止是溫飽這麼簡單,而是要給下一代有些行業,讓他們去追夢,去投身一些他們有passion(熱誠)的行業。他指今時今日很多年輕人讀藝術、音樂,「未必一定需要當一個concert pianist(鋼琴演奏家)……音樂不止表演音樂,還可以作曲、編曲、技術、一系列管理和組織」。年輕人嚮往這個行業,他知道這個行業其實是很多很多崗位,很多元化,「我覺得這是香港經濟的未來,是年輕人的未來」。

(香港怎麼辦)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