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國際

烏軍復土維艱攻轉守 黑海重建糧道意義大

發佈於

【明報專訊】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總統普京下令對烏東頓巴斯地區展開「特別軍事行動」,俄軍兵分四路入侵烏克蘭全境。西方隨即加強軍援,烏克蘭打贏基輔保衛戰,並守住東北部的全國第二大城市哈爾科夫,惟南部戰略重鎮赫爾松失守,馬里烏波爾也在82日圍城戰後陷落——俄軍藉此打通本土往克里米亞半島的「陸橋」,其後佔領盧甘斯克州全境,卻始終未能攻下關鍵港口大城敖德薩,埋下烏克蘭後來重啟黑海糧道的伏線。

踏入烏戰首年下半年,戰情風雲變色。烏軍9月上旬在東北部展開反攻,俄軍意外迅速遺退,被迫重新動員再戰,並在佔領區單方面舉行「入俄公投」,但未能扭轉在烏南再丟失赫爾松的頹勢,到去年1月,克宮再宣布將俄軍人數提升至150萬。俄羅斯又一邊以僱傭兵瓦格納兵團打頭陣強攻巴赫穆特拖延烏軍,一邊尋求伊朗和朝鮮等「外援」供應無人機和彈藥,並在佔領區構建戰壕和地雷組成的防線,來為殘酷的消耗戰作準備。

另一邊廂,烏克蘭則在俄軍破壞能源基建中挺過寒冬,一邊等待俄軍潛在的新攻勢,一邊策劃去年夏季的反攻行動。

(編按:烏戰首年戰况詳述可見2022年8月24日《明報》A16版〈抗俄半年烏軍堅守 西方軍援改寫戰局〉和2023年2月23日A20版〈東北潰退南部折戟 侵烏俄軍動員再戰〉)

俄羅斯以「特別軍事行動」的名義入侵烏克蘭,明天(24日)來到兩周年,《明報》今起一連3天刊登「烏戰二年」系列專題,剖析戰况之餘,還會探討西方對烏軍援和對俄制裁成效為何不如預期。

承接前年8月「烏戰半年」系列和去年2月「烏戰一年」系列的兩篇戰情綜述,今天將整理去年2月至今的戰况重點。對比起一年前處於收復失土有成的不俗形勢,烏軍如今明顯局勢較為黯淡,到東部戰略門戶阿夫迪伊夫卡本月失守,局勢更朝向對俄軍有利的方向傾斜。

從光復領土的視角看,烏軍確實缺乏寸功,關鍵因素除了俄羅斯早已部署好戰壕和地雷防線,還有西方軍援不力和俄羅斯取得外援(尤其體現於彈藥)。惟烏軍有一項成果頗受忽視,即已悄然恢復黑海的運糧路徑——通過軍事上遏制克里米亞,迫使俄軍黑海艦隊撤出,同時將運糧路線貼近沿岸,確保更有效避開俄軍施襲,鑑於黑海糧運對烏克蘭經濟以至全球糧食價格的重大影響力,這成果無疑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烏戰二年」系列 三之一明報國際組

【受制俄軍壕雷防線 烏軍反攻舉步維艱】

過去一年的戰况焦點,無疑是烏軍在夏季展開醞釀已久的大反攻。然而,俄軍在前年9月烏東北大潰退後,由「末日將軍」蘇羅維金(儘管後來捲入瓦格納兵變被清算)領軍籌組由大量戰壕和地雷織成的多重嚴密防線,成功收到預期效果。

面對充斥戰壕和地雷的「蘇羅維金防線」,烏軍推進緩慢,同時陷入與俄軍的無人機糾纏,直至冬季再度來臨時,仍未有值得稱道的收穫。曾任烏軍副參謀總長的羅曼年科去年11月接受半島電視台訪問時坦言,烏軍這一年的戰略目標未有達到,之後數月也不大可能做到,歸咎西方盟友武器交付滯後,而且拒絕供應更精密的武器。

俄戰壕地雷砌「蘇羅維金防線」

在烏軍反攻舉步維艱之際,總統澤連斯基和烏軍總司令扎盧日內(Valery Zaluzhny)之間的最高層內訌開始浮面。扎盧日內去年11月在《經濟學人》的專訪中公開承認戰事陷入「僵局」,坦言當前科技水平令烏俄兩軍僵持,除非有重大科技進步打破僵局,否則不大可能見到「深入和漂亮的突破」。這說法令澤連斯基極之不滿,再加上有關徵兵的爭拗,撤換總司令的傳言因此重新甚囂塵上。

到本月初,澤連斯基終下定決心,冒着政治風險撤換民望更勝自己的扎盧日內,以曾指揮基輔保衛戰但軍中聲望遠遜的陸軍司令瑟爾斯基(Oleksandr Syrsky)取代,後者上任前接受路透社訪問時,已預告會採取「主動防禦」策略,尋求增加俄軍入侵成本,減少烏軍防衛成本,確保有力維持長期作戰。

【彈藥決定攻守逆位 烏軍換將迎俄攻勢】

瑟爾斯基上任烏軍總司令的首個重大決定,即在距離烏戰兩周年還有一星期之際,宣布棄守近月飽受俄軍強攻的戰略重鎮阿夫迪伊夫卡(Avdiivka),俄軍隨即派兵全面控制。阿夫迪伊夫卡戰時原本一直由烏方控制,距離由俄方控制的烏東最大城市頓涅茨克僅約10公里,對峙局勢令該工業城鎮由頓涅茨克市的屏障變成心頭大患。鑑於攻佔阿夫迪伊夫卡的重要戰略意義,俄軍視之為重大勝利,外界也開始認為俄軍重佔上風。

人口差距缺武器 烏不容樂觀

回望去年此刻,俄羅斯也在強攻烏克蘭東南部的巴赫穆特(Bakhmut),延到5月終於佔據戰略重要性受質疑的城鎮。然而,作為攻城主力的僱傭兵瓦格納集團隨即在政治內訌中衰敗,其創辦人普里戈任在巴赫穆特戰役期間一直指控防長紹伊古和參謀總長格拉西莫夫軍需供應不足導致麾下傷亡慘重,更不滿軍方試圖收編其部隊,6月24日發起兵變,一天內逼近莫斯科時遽然而止,兩個月後(8月23日)普里戈任與瓦格納另一創辦人烏特金在俄國境內墜機身亡。烏軍趁此良機反攻,但只佔回部分地區。

惟隨着烏軍反攻成效不如預期,俄軍也重新展開攻勢,除了上述阿夫迪伊夫卡和巴赫穆特,還集中在交戰線上的克雷米納、馬林卡和羅博季涅出手。烏軍如今面臨的困境,除了本來就存在的人力差距(俄國戰前人口是烏克蘭的3倍多),還有嚴峻的槍械和彈藥短缺問題。這點在阿夫迪伊夫卡戰役充分體現,西方援烏成效以至烏克蘭在戰爭第3年的命運,也因此重新受到檢視。

【「零船」烏軍黑海狙殺 迫退俄艦返駐本土】

對比在陸地上的窘境,烏軍在黑海的佳績往往受到忽視。黑海(包括其支海亞速海)是烏克蘭唯一的出海口,俄軍侵烏初期即破壞烏軍僅餘艦艇,實施海上封鎖。

然而,「隻船不剩」的烏軍卻非束手無策。早在戰爭初期的2022年4月,烏軍便成功以導彈擊沉俄軍黑海艦隊旗艦「莫斯科」號,其後重奪具有戰略意義的蛇島,得以在黑海西北海域營造100海里範圍的緩衝區。過去一年烏軍「照辦煮碗」,尋求以導彈配合無人機來狙擊俄軍船艦。

烏軍導彈配合無人機出擊見效

按烏軍說法,俄軍黑海艦隊約80艘可用戰鬥船艦中最少25艘(包括一架潛艇)被擊沉,另有13艘非戰鬥船艦報銷——最新一艘是登陸艦「庫尼科夫」號。有俄國權威軍事博客指出,2022年8月起上任的俄軍黑海艦隊司令索科洛夫事後被革職。

上述「狙殺俄艦」策略旨在迫使俄軍船艦「節節後退」,須部署在遠離烏軍射程範圍,減低遇襲風險。經過烏軍過去一年的努力,克里米亞即使仍由俄軍控制,但整個半島都不再是俄軍船艦安全部署的範圍,黑海艦隊至少自去年10月起已開始將駐守塞瓦斯托波爾(Sevastopol,位於克里米亞半島西南部)艦隊總部的船艦,轉移到約600公里外、位處黑海另一側俄國本土的新羅西斯克(Novorossiysk)一處軍港。

【賭俄不敢襲外國船 烏黑海「近岸」建糧道】

黑海之所以成為烏俄兵家必爭之地,其一關鍵是烏克蘭是糧食出口大國,尤其要應付中東和非洲的龐大需求,黑海航線安全攸關烏糧海運命脈。因應俄軍早期對黑海的有效封鎖,烏糧不得不改經運載力有限的中西歐陸路或多瑙河水路,直至土耳其和聯合國介入促成2022年7月生效的《黑海穀物協議》,烏糧得以從敖德薩州3個港口運出,惟一年後俄方以所獲承諾未兌現為由退出協議。

然而,烏克蘭糧食出口未有重新受挫,關鍵正是上述「狙殺俄艦」策略,俄軍船艦後撤意味着原先對黑海的封鎖效果減弱。與此同時,烏方探索以更貼近黑海西側沿岸的運糧路線,即續從敖德薩州港口出發,行經北約成員國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和土耳其的近岸水域,抵達伊斯坦布爾後再出地中海,以進一步限制俄軍施襲選項。

敖德薩貨物出口量近戰前水平

《經濟學人》形容,受惠於全新威懾能力,烏克蘭得以打賭俄軍不會攻擊外國商船,因為此舉不止會引發國際社會責難,還會導致黑海貨運保險費用飈升,牽連俄方貨運。迄今烏克蘭都贏得了這場賭博,即使俄軍仍持續嘗試襲擊烏克蘭港口,但是只有一艘掛上利比里亞國旗的商船在烏方境內泊港時懷疑意外被擊中——新糧道的船運保費下降3/4,運糧變得有利可圖。

在重建黑海糧道後,敖德薩州3個港口去年12月貨物出口量達到630萬噸,幾乎重回戰前水平,為烏克蘭經濟帶來及時雨——副經濟部長蘇波列夫稱,解封黑海預計有助今年出口額最少提升33億美元(約257億港元),相當於1.2%的GDP增長。當然,這不代表烏克蘭已完全贏得黑海糧運之戰,在俄軍尋求反制和西方軍援減少下,加上以色列—哈馬斯戰爭引發的紅海貨運危機,烏糧海運仍充滿難以預測的變數。

(烏戰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