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即時港聞

去年整體空氣質素屬回歸以來第二佳 (18:03)

發佈於

環保署今日召開簡報會概述2023年香港空氣質素情況,形容去年空氣質素處於「一個比較好的時刻」,屬回歸以來「第二佳」,僅次於2022年。

環境保護署助理署長(空氣質素管理)蕭智慧今日(7日)表示,本港空氣質素近年持續改善,2023年整體空氣質素大致達標,一般空氣中的可吸入懸浮粒子(PM10)、微細懸浮粒子(PM2.5)、二氧化氮及二氧化硫的年均濃度自2011年以來分別減少40%至69%;本港低能見度的時數亦從2004年的高峰水平大幅減少了81%;而大氣中及路邊的主要空氣污染物年均低於2021年,較疫情前的2019年減少約20%。

蕭智慧形容2023年處於「一個比較好的時刻」,是回歸以來「第二佳」,僅次於2022年,並解釋隨着疫後社交復常,個別空氣污染濃度有輕微波動也屬正常,變化幅度為每立方米1至2微克。他相信本港空氣質素將持續改善,將會加大力度改善空氣質素,並指環保署今年年初已完成檢討新一輪空氣質素指標,將會收緊5個現行空氣質素指標及加入3個世衛新增的相關指標,更新指標後共有15項指標,其中7項為世衛最嚴格的水平。

環團「健康空氣行動」於今年年初表示,遠離市區的塔門監測站,錄得的臭氧濃度最高,質疑臭氧污染是區域問題,惟去年南區錄得的臭氧濃度超過塔門,顯示市區臭氧污染加劇。蕭智慧澄清,香港的臭氧問題不是變得嚴重,而是市區路邊排放量減少,導致較少氮氧化物的排放源可消耗臭氧,並強調路邊、一般及塔門監測站在過去10年來的年均臭氧濃度,一直維持每立方米80微克以下。他指,關鍵在於改善「背景水平」,只關注本地空氣質素不足以改善問題,因此粵港澳三地必須合作一起改善「背景水平」,減低臭氧濃度。

本港2023年的年均臭氧濃度為每立方米58微克,塔門監測站錄得的臭氧濃度為本港最高,即每立方米73微克,市區如旺角只錄得每立方米38微克。蕭智慧表示,越少污染地區的臭氧濃度反而愈高,屬正常現象。他解釋,空氣中的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混合,經陽光照射,在特定情况會形成臭氧,構成「背景水平」,而氮氧化物的化合物也會消耗臭氧,因市區的汽車排放量高,有大量氮氧化物的排放源,可消耗臭氧,減低臭氧濃度。

至於2023年的二氧化氮年平均數字,路邊監測站所錄得的水平較一般監測站高出50至100%,當中有6個地方的二氧化氮水平,超出香港標準每立方米40微克,分別是中環、銅鑼灣、觀塘、深水埗、旺角、葵涌。中環、銅鑼灣、旺角受路面汽車排放量影響;觀塘、深水埗和葵涌則受船隻排放量影響。二氧化氮水平最低是塔門,為每立方米8微克,也是本港唯一一個地區監測站達到世衛最終目標。

蕭智慧透露,未來會收緊22種受規管建築漆料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含量限值;擴大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管制至7類清潔品;收緊本地供應船用輕質柴油及工業柴油的含硫量上限由0.056%至0.001%,減幅約8成;限制氫氟碳化物的生產及進出口,限制市場高全球升温潛能值的產品及設備的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