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歐陽五:菲越日澳 構築對華「海上長城」?

發佈於

【明報文章】台灣大選後,中國大陸保持了戰略定力,在中美共管「台獨」的「默契」下,台海維持相對平靜。但東海、南海風雲再起:菲律賓、日本與中國在仁愛礁海域及釣魚島海域的爭端再現,菲律賓與越南又簽署協議加強海上警衛隊合作。甚至有觀點認為,在美國操盤下,日本、菲律賓、越南、澳洲,包括台灣,正在東海、台海、南海形成「三海聯動」,建構對華的「海上長城」。

時移世易 海上長城難阻中國

所謂「海上長城」的觀點並不新鮮。早在冷戰初期,美國時任國務卿杜勒斯(John Foster Dulles)就提出圍堵蘇聯、中國等國的「島鏈戰略」(Island Chain Strategy),涵蓋西太平洋上的3條新月形島鏈;其中「第一島鏈」北起千島群島,經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台灣,菲律賓呂宋島、巴拉望島,南至巽他群島,被稱為「永不沉沒的航空母艦」。

然而時移世易,冷戰結束,蘇聯解體,以中國與世界各國聯繫之密、在全球化供應鏈嵌入之深,或以中國的經濟實力和海軍力量來論,「島鏈」或「海上長城」已很難阻擋中國走出去。

在與中國領海爭議中,當前聲量最高的當數菲律賓,總統小馬可斯還在賴清德當選後罕見發文祝賀,引中國大陸強烈不滿。其實,小馬可斯對華政策的強硬,不是簡單地對前任總統杜特爾特政策的反覆,更多是出於菲律賓對當前國際局勢的研判。

顯然,在菲律賓看來,於中美博弈的形勢下,菲律賓有可能坐收漁翁之利;如果成真,這對菲律賓當然是最好的結果。但作為謀局者,落子之前同時也應考慮最糟糕的後果,即中菲一旦在南海擦槍走火,美國是否真會出兵。况且,菲律賓是否具有「漁翁」的實力呢?菲律賓到底是執棋者還是棋子,甚至棄子呢?

透過仍在繼續的俄烏戰事、以哈衝突,明眼人都能看出,美國霸權地位仍在,惟疲態盡顯。最新例證是駐約旦美軍遭襲,美軍的報復行動5天後才開始。須知以往美軍在中東的類似報復行動,最快一個小時之內,最慢不超過12個小時就會展開。在台灣問題這個事涉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上,就連台灣都有約五成民眾不相信美國會派兵「協防」。

美國對北約、中東等盟友皆不過如此,菲律賓又憑什麼認為自己會是特殊存在呢?

菲律賓與越南近日簽署協議,稱加強海岸警衛隊合作,以防在南海發生不測。姑且不談菲越在南海聲索有重合衝突之處,當前這兩國都試圖在中美博弈裏尋找平衡,但河內與馬尼拉在對北京的態度上,素來有所不同。即便越南在處理與中國的南海爭端上跟菲律賓有共同利益,惟南海爭端並非越南對華戰略的首要選項,也不太可能與菲律賓形成「統一戰線」。

當然,在美國的推手下,相關國家的軍事合作關係愈加密切,如日韓、日菲、日澳等;而且美國對這些國家和地區的軍售也愈來愈多、愈來愈先進,對地區和平形成更大威脅。但這些盟伴與美國之間,以及相互之間的信任赤字,使他們在軍事合作的同時仍會留有餘地,以便爭取更多的戰略主動。這將在底層結構上,削弱所謂的「三海聯動」、「海上長城」。

對圍堵之勢 要善於鬥爭

在對盟伴重申安全承諾時,美國常用「堅若磐石」來形容;但能當幾分真,就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了。「海上長城」亦如是。美國確實是在經濟、科技等領域與中國展開全方位競爭,惟目前恐不至於在歐洲、中東以外再開闢新戰場,否則美國也不會急於與中國恢復軍事交流。

因此對中國而言,儘管面臨所謂圍堵之勢要敢於鬥爭,但也要善於鬥爭,尤其不能使外部鬥爭影響到內部發展,否則就正中美國下懷。相信中國會保持戰略定力。

作者是時事評論員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歐陽五]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