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港聞

港鐵擬1公頃面積補償3公頃濕地 逾半現屬乾地

發佈於

【明報專訊】北環線環評報告顯示,施工階段會造成約2.97頃濕地損失,預計補償約1.02公頃濕地。綠色力量翻查環評報告,發現該1.02公頃補償濕地,當中濕地佔46%,餘下約53%是乾地,認為以人工方式將乾地改造成濕地生境成效存疑,亦質疑港鐵為何未補償餘下被評為低至中等生態價值的濕地。有前環諮會成員認為港鐵應做到濕地面積零損失。港鐵則稱擬議補償濕地的位置毗鄰西鐵項目的補償濕地,將更有效提升整體生態補償效用。

環署:倘影響「重大」 須緩解措施

環保署表示,根據《環境影響評估程序的技術備忘錄》,如失去重要物種及生境所造成的影響獲評為重大,不論是否位於濕地保育區或濕地緩衝區,均須建議緩解措施,例如透過補償同類物種或同樣大小的生境,又或證明補償措施可達至同類生態功能及承載力,例如安排長期積極管理、魚塘重整、監控水位及水質、種植合適植物或提供目標物種的食糧等;原則是使經補償後濕地的整體生態價值能達至原有濕地同等或更高的生態功能及承載力。

人工轉濕地 環團質疑效果

綠色力量總監鄭睦奇表示,北環線環評報告顯示,項目施工期間引致損失的魚塘及濕地合共約2.97公頃,當中約1.02公頃的沼澤被評為中等生態價值,其餘均為「低」或「低至中等」生態價值;報告建議在錦上路站與凹頭站之間沿線一幅約1.94公頃的土地,包括荒廢魚塘、沼澤及乾地等,補償中等生態價值的1.02公頃濕地。

環評報告進一步顯示,該1.02公頃土地,有0.47公頃來自荒廢魚塘,生態價值為「低」至「中等」,餘下約0.54公頃土地為塘壆及乾地,生態價值為「低」。鄭睦奇認為,乾地與濕地生境相差太大,「若要將乾地變成濕地,需要投放大量資源,既要挖塘引水,又要種植濕地植物,但大自然生境太複雜,做晒所有嘢都唔代表生態恢復」,認為成效存疑。

西鐵濕地修復後 彩鷸近絕迹

他稱港鐵擬作補償的地點,毗鄰就是西鐵的補償濕地,但被割成多幅濕地,部分土地在西鐵施工期間變成亁地,做補償工程,另有沼澤因工程一分為二,後來修復成濕地後,原在該濕地出沒的彩鷸幾乎絕迹。

港鐵:毗鄰西鐵補償濕地 增效用

港鐵表示,環評報告預計需補償的濕地為約1公頃具中等生態價值的濕地,港鐵與項目團隊識別了位於凹頭、毗鄰現有西鐵補償濕地及連接另一發展項目補償濕地的位置,建議作為北環線的補償濕地,面積共約1.9公頃。由於兩個項目補償濕地的位置相連,將更有效提升整體生態補償的效用,加上毗鄰西鐵補償濕地,有助集中及擴大該處的濕地範圍。

(城市保育)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