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港聞

灣區熱搜:七成灣區企業擬3年內拓東盟業務 馬星泰越熱門選址 96%已進駐公司研擴張

發佈於

【明報專訊】香港貿發局與大華銀行月初聯合發表《促進區域連繫:助力大灣區探索東盟機遇》研究報告(下稱《報告》),超過70%受訪企業表示未來3年將開展或進一步拓展東盟業務,較2021年類似調查顯示的60%更為踴躍。另外,目前已在東盟有商業活動的受訪企業中,多達96%表示未來3年會維持或擴大現有營運規模。

明報記者 林迎

東盟由印尼、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文萊、越南、老撾、柬埔寨和緬甸十國組成,近年備受外資矚目。上述研究於2023年第三季以問卷形式訪問671家大灣區企業,並與10家企業深入訪談。2021年,貿發局與大華銀行亦曾合作發表《大灣區與東盟間的貿易與投資香港的角色》研究。

研究結果顯示,儘管現時全球經濟低迷,某程度影響企業投資和擴張的意欲,但大灣區企業對東盟市場的投資熱度未減。

大馬熱度增 外商政策成最大挑戰

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和越南為已進駐東盟的大灣區企業的熱門業務地點,相關企業未來3年的發展計劃依然以這4國為主,當中馬來西亞的受歡迎比例較2021年上升。關於企業在東盟國家擴展市場時所遇到的挑戰,48.6%大灣區企業認為最大問題是難掌握當地政策和法規,其次為文化或語言障礙(38.7%)及難找到合適專才(26.4%);2021年的三大挑戰則是基建不足、難找到合適的當地合作伙伴及經營成本上升。

《報告》發現,東盟對大灣區企業的吸引因素有明顯轉變,與2021年調查相比,龐大市場或機遇(55.9%)超越優惠政策與投資政策(49.6%),成為最具吸引力的因素。被問到未來3年業務形式,近85%的大灣區企業稱會維持或擴大在東盟地區的銷售業務,30.7%預期維持現有或展開採購或生產業務,顯示東盟在滿足大灣區企業供應鏈多元化需求的角色日益吃重。

為降成本避中美角力 廠商遷越南

生產GP電池的金山科技工業(0040)集團董事總經理林顯立接受貿發局研究訪談時稱,四五年前內地生產成本和工資上漲,加上來自美國的訂單在中美貿易摩擦爆發後依然持續增加,集團在當時已有馬來西亞新山鹼性9伏電池生產基地的基礎上,再在當地增設工廠,及後集團為減低美國對華額外關稅的影響,再於越南河內和胡志明市建廠。

產地分佈國內外 穩歐美客戶

金山科技工業現時實行「中國加一」佈局,每款電池都有內地和至少一個海外生產基地應付訂單需求。例如鹼性9伏電池,在寧波和馬來西亞共有3家工廠可生產,充電池可選東莞或馬來西亞,而鹼性圓柱形電池則可選寧波或越南。雖然新佈局難免導致產能重疊,短期內效率可能較原先略低,但金山科技工業集團財務總裁黃子恒表示,雖然就單位生產成本來說不划算,但有助釋除客戶對供應鏈安全和彈性的疑慮,特別是歐美客戶對『中國加一』的要求,長遠可為集團提供儲備生產設施和生產力。

黃子恒又稱,將工廠搬到東南亞並不擔保產品可以自動被美國或其他西方國家視為東南亞產品,因為產地來源界定牽涉複雜的當地成分要求和生產工序設計。現時金山集團生產的電池不少原材料來自中國內地,因此必須小心計算這些因素,方可被接納屬東南亞原產品,從而避過關稅。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