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中國

京年貨市集疫後開 千元海味暢銷不再 「量大便宜」獲青睞 海參攤:賣散裝客仍覺貴

發佈於

【明報專訊】農曆新年日益臨近。中國人都有新年前「趕集」買年貨的習慣,疫情期間全國許多老牌年貨市集都關門歇業,許多人的年貨都在線上購買。今年農曆新年前,各地傳統年貨大集紛紛重新開張。「深圳愛國路花市」、「老北京年貨大集」、「上海南京路集市」等市集都聚集人氣,就連已習慣網購的年輕人,都走進市集,感受線下「趕集」氛圍。從線上轉到線下,實體經濟在新年市集,再次煥發新活力。不過,比起疫情前,消費似乎出現「降級」,民眾更傾向購買實用及優惠的產品。

「買年貨到農展,歡歡喜喜過大年」,北京市民20多年來過年前備年貨的傳統,都是到全國農業展覽館。乾果海鮮、日用家居、鮮花服飾各類產品應有盡有。睽違兩年,從本月13日至2月6日,「老北京年貨大集」又在農曆新年前開市。

「北京大集」日均客量達5萬 全國最多

1月13日,第28屆「老北京年貨大集」在全國農業展覽館正式拉開帷幕。開市以來,市集每天都吸引大批消費者。官方數據顯示,日均客流量在3萬至5萬人次,屬內地年貨銷售平台之最。國內外上千間企業,近萬種綠色有機農產品及國內外原產地優質產品齊聚。今年還開設俄羅斯免稅商品展區,吸引大批顧客在櫃枱前挑選消費。

年貨大集的紅色招牌掛在展館前,停泊廣場的車輛也顯示市集的人氣,開車的消費者還需花大力氣找車位。一進展覽館,就感受到老北京年味和煙火氣息。市集分兩個展館,副館多是各省自營農副產品,還有大量消費者圍在鮮花展櫃前,紛紛挑選能裝點新年氛圍的花卉。

主館則是北京本市自家經營的攤位,海鮮、肉類、餃子、陳醋、茶、酒等各類副食農產品,還有鞋帽箱包化妝品等日用品,每個攤位前都聚集多名顧客。進到主館,各類肉製品的香氣縈繞全場。很多攤位都有產品試吃,尤其是臘肉臘腸,還有犛牛肉等攤位,被試吃人群擠得水泄不通,大家品嘗後紛紛解囊購買,包裝秤重的工作人員片刻都休息不得。

除了肉製品特別受歡迎,這次市集的咖啡展攤也有很多顧客駐足,多為白髮蒼蒼的老人,圍在「貓屎咖啡」展攤前,等待銷售小姐為咖啡加奶。20元(人民幣,下同)一大包咖啡,平時只能在咖啡廳買一杯的價格,卻可在這裏買一整袋。實惠價格和咖啡香氣,吸引愈來愈多顧客爭相購買。

市集顧客大多年紀稍大,小段是場內為數不多和男朋友一起趕集的年輕人。「我是在小紅書偶然刷到這邊有集市的。以前也沒逛過,這是第一次。」小段說自己沒想到北京還有這麼有年味且「接地氣」的市集,「一進來就覺得像是回到了十幾年前,和父母在老家趕集的樣子」。她和男友「從前吃到後,光是試吃都吃飽了」。兩人最後只買一袋天津大麻花,便挽手離開。

據本報記者觀察,比起疫情前,民眾消費更傾向於實用及優惠的產品。於這次市集,各類散裝農副產品都很受歡迎,尤其是主打「量大便宜」的產品,銷量都非常不錯。但市集還有一類商家,顯得有些門庭冷清。

攤販稱受累日核水 難說服年老客

王先生的攤位銷售大連海參,往年他們在市集擺攤,無論鮮海參或乾貨,都很暢銷,今年卻無人問津。據王先生分析,今年消費降級是主要原因:「疫情以前,大家買那種千元禮盒,也都不眨眼。今年不行,買禮盒的人很少,就算散裝大家也覺得貴。」

除了消費降級,受日本核污水排海影響,海產品在這次市集銷量都不樂觀:「老年人尤其對養生和健康非常重視,讓他們買這些可能受到污染的產品太困難了。」王先生十分無奈。儘管再三向顧客講明產品多是人工池養殖的海參,但也很難獲顧客青睞。

顧客:昔多禮盒 今皆散裝「價格實惠」

除了海參,還有一些高價農產品,試吃者不少,掏錢購買的卻不多。有攤主熱情推銷自家產品:「沒吃過您嘗嘗,好吃您就帶點走。」許多顧客看到價格後還是選擇離開。李女士在北京定居已20多年,她以前每年過年前都來年貨大集採購。李女士也介紹今年市集不同之處:「過去送禮的多,這邊攤位上很多都是賣禮盒的。送人的東西,價格合適大家拎了就走。今年產品基本都是散裝的,大家實實在在能看到的東西。能嘗能看,價格也實惠。」李女士和兩名同事在市集採購2000多元的年貨,3個人袋子都裝得滿滿當當。

李女士稱,她這次主要採購過年用的肉製品,「這邊東西都比超市便宜,買着也放心」。她還購入護手霜及擦臉油等日用品。除了農業展館的年貨大集,「新工體年貨博覽會」也於13日開幕。李女士表示:「從這裏逛完,下一站就是工體。」

明報記者

(中國故事)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