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教育

恒隆數學獎出爐 稱數學之用非爭朝夕 學者勉學生:功在百年

發佈於

【明報專訊】兩年一度的恒隆數學獎昨出爐。身兼該獎學術委員會成員的科大數學學者方子豪昨受訪,分享專研數學的心得,認為數學理論未必在一朝一夕間對社會發揮用處,但難料百年後造成影響。他鼓勵學生或在學術路上求學問的人,勿被同一問題長時間困住,「不要諗埋一邊」,以讀數學為例,可改變問題方向,藉此找到可行的路。

舉例相對論建基於黎曼幾何

身兼恒隆數學獎學術委員會成員的科大數學系副教授方子豪說,人們常用的網頁搜尋引擎結果排序涉線性代數原理,是百多二百年前發展出來。他又提到另一例子,指19世紀德國數學家黎曼建立了「黎曼幾何(Riemannian geometry)」,對方「百幾二百年前,都是當作玩玩而已」,但後來愛因斯坦藉「黎曼幾何」等概念發展出「相對論」,後者現時應用在衛星定位,「純數學、基礎數學和基礎科學可能現在冇乜用,但某部分理論真的對日後的human civilization(人類文明)或下一代很重要……我諗要看長遠點,不要只看數學在現時此刻,帶來什麼作用,或者一兩百年後(才知有何用)」。

方子豪說,做研究求學問的過程中,有別考試作答題目,有時自己提出問題後,未必可找到答案,但當中肯定找到「驚喜」,指不少恒隆數學獎的參賽學生亦有同感,「花了逾月才發現比想像困難,會否可轉一轉問題?或加入條件,使其變得可行」。

恒隆數學獎學術委員會主席、著名數學學者Richard Schoen說,他亦常提學生切勿將所有心力放在一個研究方向,指許多數學問題難以透過現今科技解決,「應要有創意地問對的問題,不過有時在數學上,找對問題如找對答案一樣難」。

教育局副局長施俊輝說,會研究並分析因應過去幾年在新冠疫情間停止面授課堂,如何影響學生學習數學、語文等知識。他又說,局方會開展數學課程支援項目,希望提升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掌握數學與日常生活有何關聯。

哈羅香港國際學校奪金獎

每兩年一屆的恒隆數學獎,今年獲近50間中學、逾70支隊伍參賽,其中15隊昨參與答辯會和閉門提問,向學術委員會匯報研究內容。金、銀和銅獎分別由哈羅香港國際學校、聖公會曾肇添中學及港大同學會書院獲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