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港聞

灣區熱搜:穗智庫倡仿歐盟 建灣區共同市場 「類神根區」促人員資本數據流動 盼灣區標準成國際標準

發佈於

【明報專訊】廣州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近日發表《灣區共同市場:願景與行動》報告(下稱報告),提出30項建議,包括仿效歐盟提升經濟一體化程度,如探索「類神根區」制度,讓人員、車輛更自由來往,數據、資本高效流動,三地的標準、規則更緊密銜接,至2035年初步建成大灣區共同市場,2050年實現高度一體化。

明報記者 林迎

具半官方背景的廣州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成立於2021年,其業務主管單位為廣州市發改委(廣州市大灣區辦),定位為「民間性質、官方支持、非營利性」的新型智庫,其理事長為著名國際關係學者鄭永年,亦是今次報告的課題組主持和執筆人。

長遠助建全國統一大市場

報告開篇指出,雖然自《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頒布以來三地合作不斷深入,但仍然面臨制度和行政障礙,加上新冠疫情及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衝擊,三地市場一體化的進程不如預期。報告又稱,有27個成員國的歐盟不僅是超越主權國家的共同大市場,在「多國多制」下都可以打破制度壁壘,對「一國兩制」的大灣區有借鑑意義;長遠而言,推動大灣區共同市場的形成,最終有助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建立,同時提升內地參與和引領國際經貿規則和標準制定的能力,最終令灣區規則、灣區標準成為國際規則、國際標準。

倡「灣區卡」通行三地 便利外籍人才

報告主力促進貨物、服務、人員、資本、數據及科創要素(科研材料、儀器、資金等)高效便捷流動,當中提到建立「類神根」的區域人員流動制度。該研究院學術副院長、資深研究員何冬妮對本報稱,例如可考慮將全球頂尖的外籍科研人才以類似「技術移民」的方式引進灣區,建立一種「灣區卡」簽證制度,只需申請一次,持卡者就可自由來往粵港澳三地。

她解釋,「類神根」不是要照搬神根制度,值得參考的是建立共同簽證、共同邊境管理和統一信息系統,包括對人員流動如何監管、犯罪紀錄等數據如何打通;神根簽證區本身與歐盟不完全重合,也不是一開始就馬上實現,而是逐漸擴大,大灣區的人員自由流動「肯定也需時實現,但這是值得努力的方向」。

同時,報告提出進一步擴大內地人員前往港澳的人才簽注範圍,令企業等申請人才簽注更便利,並在考慮港澳承受能力的情况下,進一步放寬簽注停留時間、頻率和頻次。何冬妮稱,雖然現有政策已比過往大大改善,但難題仍不少,例如內地企業聘用港澳、外籍人才的手續仍不太方便,三地各自推出的優惠政策零散,「現在是發現一個問題,就解決一個問題,我不是說這樣不好,但我認為放開的步伐還可加大一點」。

鄭永年促加大對港澳單邊開放

「(歐盟)一架車可開到幾十個國家,『港車北上』不能出廣東省,這是什麼樣的規定?應當允許香港年輕人開到新疆、西藏、黑龍江,那麼大的國家,那麼小氣幹嘛?」鄭永年亦在報告的發布會上提議,內地應先加大對港澳的單邊開放,「中央和廣東省從來沒有對等談判過,為什麼要和香港對等?和台灣對等?一對等就政治化,好好的局勢走壞了」。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