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港聞

康體設施維修多延誤 申訴署促查根源

發佈於

【明報專訊】康文署負責管理的戶外公共遊樂和康體設施,申訴專員公署昨公布主動調查報告,發現康文署處理轄下設施維修工程的延誤問題嚴重,2018至22年間有近四分之一至半數以上個案,承辦商未能在預計完工日期前完成工程。公署亦發現,康文署的巡視工作欠具體指引,前線人員未適時匯報遊樂設施和安全地墊損壞,認為康文署有需要收集引致工程延誤的數據,並為巡查制訂實務指引。

1/4至近半個案未準時完工

康文署轄下公園及免費戶外康體場地以及遊樂和康體設施,包括硬地足球場、籃球場、滾軸溜冰場、兒童遊樂設施等,如發現設施損壞,康文署會安排承辦商跟進維修。申訴專員公署自去年12月起展開自動調查,歷時約一年完成調查報告。

維修工程延誤方面,報告指出,康文署設定完工時限為14至60天(小型維修一般時限為14至21天),但2017至去年間實際所需近兩個月完成,較所設時限長。報告另指出,康文署自2019年11月起採用發展局對認可公共工程承建商的監管機制,按機制為承辦商表現評分,但康文署沒在報告全面反映承辦商的實際表現,包括評核時段內承辦商延誤工程和被書面警告的數目。

報告另引述康文署資料,稱工程人員不時會因應場地實際的運作或其他原因暫緩維修,康文署估計暫緩個案達300至400宗,暫緩時期可長達半年。至於前線人員巡查方面,公署指部分前線日常的巡視,未適時發現及匯報一些設施損壞已久或損壞嚴重的個案。

倡設二維碼供市民通報損壞

公署向康文署提出11項改善建議,包括建議康文署考慮在相關電腦系統設置擷取具參考價值的統計數據的功能,查找延誤問題根源,制訂改善措施。至於巡視方面,公署認為康文署應制訂一套檢查設施的技術實務指引,盡量提供客觀或可量度的標準及實物圖像作為例子,協助前線人員準確判斷設施的損壞狀况。公署亦建議善用科技,在設施設二維碼,讓市民經即時通訊應用程式等途徑通報損壞,以便當局跟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