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體育

港橋牌奪金6將藉機遇延發展 披露數十載心路歷程 成功在堅持

發佈於

【明報專訊】中國香港代表團今年杭州亞運奪8面金牌,當中橋牌男子團體賽6名金牌得主接受本報訪問,回顧接觸橋牌至今近20至逾30年心路歷程和堅持,同時了解橋牌近年在港發展趨勢,探討從何把握今次機遇,讓這項智力運動得以延續發展 。

文:余瑋、圖:楊柏賢

橋牌在2018年雅加達亞運首成正式項目後,港隊即獲2銀2銅;今屆杭州亞運再於男、女子團體賽奪1金1銅,連續兩屆摘牌。6名男團金牌成員麥國輝、黎偉傑、何煒霖、何凱桐、招偉立及施純森,年齡介乎31至51歲,前4人參加過上屆亞運,職業有基金公司老闆、從事證券行或資訊科技、特殊學校教師,以至全職打橋牌。他們同樣在初中受老師影響或校內有橋牌學會而接觸這項智力運動,結果一打最少18年,最多逾30年。招偉立稱當初只因好奇為何可在校「合法玩啤牌」,就與橋牌結下28年不解緣,「基本上已容納唔到第二項興趣」;今屆港隊最年長的男運動員施純森,因中一學校旅行時不懂踩單車,卻成契機被老師教玩橋牌,後投入到暑假時會將學校圖書館的橋牌書悉數借走自學。

比賽漫長需時數天 講求專注力

有別一般紙牌遊戲,橋牌須兩人組隊4人對壘,講求邏輯思考、專注及合作性,比賽數十至百局計輪流打,往往要數日才能完成,在今屆亞運要10日賽程才結束。何凱桐形容就像馬拉松,招偉立稱每次花4小時練習是基本,能長年玩橋牌要有種堅持,「放學放工後要用公餘時間計數,一定要有相當興趣先會堅持到咁多年」。他們6人3組拍檔去年初在亞運選拔賽脫穎而出後,招偉立稱為備戰亞運,賽前一個月差不多有20日、每日三分之二時間都是打橋牌;何煒霖透露近兩屆都有聘請星級教練,去年更找來意大利籍前世界冠軍Giorgio Duboin指導,「他會觀察我們練習再提供意見,疫情期間還會網上授課講解橋牌理論」。

橋牌在上屆亞運奪牌後成體院B級精英體育項目,每月會資助全職及兼職橋手。黎偉傑認為今屆奪金是上屆的延續,「若沒資助,未必能出外參賽更多從而進步」。6名金牌得主5人是兼職,曾任職中學教師及保險的麥國輝,上屆後獲中國的橋牌俱樂部簽約做全職橋手,今年疫情過後離港多於留港,「比賽真的很多,每月平均離港兩次到國內或亞洲比賽,有些是會方要求或獲邀參加」。何凱桐為備戰上屆亞運辭去會計工作,在超級混合團體賽奪銀後到銀行就職,今年31歲的他為杭州亞運再次辭工,成功摘金後也積極考慮是否轉全職橋手。

憂無緣下屆亞運項目失資助

51歲的施純森與46歲的黎偉傑,橋牌年資達38及33年,他們1997年已為香港青年隊出賽,同受家庭因素卻步轉全職橋手。首戰亞運即奪金的施純森說:「亞運後曾認真考慮是否轉全職,沒甚麼比興趣做職業好,但比賽更多會犧牲與家人相處時間,我不想錯過3個小朋友的成長。」

奪金過後,黎偉傑既高興亦擔憂,「橋牌如下屆真的不再是亞運項目,就未必可延續資助。以前我出外比賽開支多數都是自費,假期又是自己,自然多了經濟壓力」。何煒霖亦透露2016年取世界賽資格後,開心過後會驚,「歐洲賽報名費要數萬元,仲未計機票和酒店,橋牌協會有資助,但大部分都要自費,打完比賽銀行戶口真的要『清倉』」。何凱桐則希望未來多做推廣以增參與人數,「橋牌比賽都可剪輯成3、4分鐘精華,讓觀眾由完全唔識、睇多幾次變成開始知做緊乜,再看有無興趣試玩」。何煒霖和招偉立均認為,即使下屆亞運無橋牌,仍有亞洲賽、世界賽以至2025年粵港澳全運會,都是未來可爭取的目標。

(體壇人誌)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