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港聞

浸大中醫揭阿茲海默新藥 可恢復25%認知

發佈於

【明報專訊】阿茲海默症是最常見的一種認知障礙症,目前無法根治。浸大中醫藥學院領導的團隊開發一種創新的藥物傳送方式,團隊利用經改造的外泌體,再加載中草藥「鈎藤」含有的「柯諾辛鹼-B」生物活性化合物,製成新藥「Fe65-外泌體-柯諾辛鹼-B」。團隊將新藥注射到患有阿茲海默症小鼠的大腦中,發現小鼠可恢復25%認知及活動能力,且沒有毒性。團隊將展開慢性毒性試驗等臨牀前研究,料至少需時10年才可臨牀實驗。

研慢性毒料再需10年

浸大中醫藥學院副院長(教與學)李敏(圖)表示,阿茲海默症特徵是大腦積聚澱粉樣蛋白及磷酸tau蛋白,導致大腦認知功能下降,學院過往的研究發現,鈎藤含有的「柯諾辛鹼-B」能治療阿茲海默症,但保護大腦免受血液中潛在有害物質影響的血腦屏障,會影響大腦吸收「柯諾辛鹼-B」。學院於2019年起與美國的芝加哥大學合作,開發「Fe65-外泌體」,即由海馬神經元產生,以澱粉樣蛋白前體為標靶的外泌體,再加載「柯諾辛鹼-B」製成新藥「Fe65-外泌體-柯諾辛鹼-B」。

研究團隊將新藥注射至患有阿茲海默症的小鼠體內,結果顯示新藥可提升小鼠的自噬活動,更可穿過小鼠大腦的血腦屏障,將「柯諾辛鹼-B」傳遞至大腦,從而令累積的澱粉樣蛋白減少三成。另外,團隊為阿茲海默症小鼠進行空曠場地及莫里斯水迷宮等測試,結果發現注射新藥的小鼠可恢復25%的認知及活動能力。

李敏認為外泌體有潛力成為一種向大腦輸送藥物,用以治療阿茲海默症的新方法,惟仍需大量臨牀前研究。李說,由於口服藥容易被消化代謝,若新藥能夠推出,將會以肌肉注射方式注射到患者體內。有關的研究結果已刊登於國際學術期刊 《Nature-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