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港聞

曾勘世界最深海溝 沈括號首靠港 展潛水器實驗室 運營者嘆港海洋研究簡單

發佈於

【明報專訊】多次探索全球最深海溝—馬里亞納海溝的「深淵極客沈括號科考船」首度停泊香港,停留期間舉行一系列開放日及海上巡遊等活動,已報名市民可上船親睹各種設備,包括兩艘載人潛水器的實物和模型,同時亦可觀看船員房間及實驗室,了解中國海洋科普發展進程。負責運營的泰和海洋科技集團深藍探索總經理寧寧稱,科普對環保及人類發展非常重要,香港臨海本應有更多海洋研究,希望有更多年輕人加入研究行列。

沈括號科考船由中國船舶科學研究中心設計,由民營企業泰和海洋科技集團建造和運營,是排水量達2200噸級的小水線面雙體科考船。沈括號最多可載60人,兩個船頭呈橘紅色,船身以白色為主,船身底部勾勒紅色波浪曲線。2018年至今,沈括號執行30多次大洋科考調查任務,包括全球最深海溝馬里亞納海溝。

正建新船 以香港為母港

隨船兩艘載人潛水器為「HADALX載人觀光潛水器」及「彩虹魚—深淵極客HOV6000載人深潛器」,前者外形如法拉利跑車,最多載兩人,能潛入100米水中觀察鯨魚等生物;後者最深可潛6000米,最多載4人,是中國第四艘千米深潛器。開放日會展示「彩虹魚」深潛器模型,以及正建造的海洋科學綜合考察船「耀中耀華號」模型,該船設計排水量達4480噸,將來會以香港為母港。

深潛者少過太空人 謎團多

寧寧昨受訪稱,科考船主要是到海洋取得相關數據分析,例如研究海洋生物、地質、礦物資源等,服務對象大多是內地高校及缺乏海上實驗室的海洋研究機構,同時亦會為軍方做實驗。他透露船上60人包括40名科學家和20名船員,若能源及糧食充足,可在海上工作60天,但一般短期研究項目只需40天,船員每日分3班工作,24小時運作。

寧寧說,上過太空的有數百人,但到過海洋最深處的不足40人,證明下深海難度太大,大眾對深海仍有很多疑問。他提到,沈括號在2018年下水首個項目,是到1.1萬米深的馬里亞納海溝放置着陸器,「(深度)比珠穆朗瑪峰(海拔約8848米)還要高」。

勘探海生物 或助研移火星

他又稱,深潛器用途極廣,例如海底油氣管維修時,需由深潛器先探索,以便選取最佳方案,亦可觀察深海有否生物,「有否存在古老基因?生物又是如何在1100大氣壓下生存?如何在高壓環境、沒有氧氣、缺乏營養、到處都是有害物質下生存?」認為對將來研究人類移民火星非常有幫助。

寧寧又提到,海洋研究對研究氣候變化非常重要,要由科考船到大海抽取樣本檢驗,才會知道碳排放對食物及環境影響,「不去做科普,大家都不知道」。他說,日本預測地震非常準確,因在附近海域設置海底觀察網,可及時傳送資料並預報,內地目前亦大力發展海洋研究。他慨嘆香港臨近海洋,本應能有更多海洋研究,讓更多年輕人加入研究行列,形容「海洋公園的研究項目比較簡單」。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