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陳紹雄:開通粵車南下 提振本港經濟

發佈於

【明報文章】今年香港與內地全面復常通關,繼7月實施「港車北上」大受歡迎後,標誌着粵港澳大灣區進一步融合發展的「粵車南下」亦即將出台。粵車南下可貫徹「用好港珠澳大橋」的原則,促進本港與大灣區互聯互通、增強本港發展動能、推動區域經濟協同發展,實現互惠共贏。筆者認為要有序落實粵車南下,享受帶來的政策紅利,其政策前提是港府必須通盤考慮本港地小人多車多、左軚車及右軚車不同的駕駛習慣,以及本港道路容量限制等問題,顧及本港道路和基建承載能力,避免令旅客及港人都感到怨聲載道。

粵車南下預計分兩階段推出,最快明年初實施第一階段,廣東省或澳門旅客可經港珠澳大橋抵港,停泊在口岸人工島的自動化停車場,再往香港國際機場乘搭飛機,或入境香港,而車輛不可進入市區。至於第二階段,則逐步放寬粵車南下進入本港市區範圍,現時未有時間表。

完善充電設施 優化通關安排

第一階段的車輛不會進入市區,筆者相信對本港交通不會構成影響。假若粵車南下採取配額制度,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人工島自動化停車場項目,將分階段提供約6000個車位給轉機及訪港旅客使用,屆時撥出部分車位,相信能滿足南下車輛泊車需求。

考慮到內地電動車盛行,本港更要未雨綢繆,及早解決電動車充電設施不足的短板,並配置適合內地的充電制式,方便來港旅客。除此之外,要汲取港車北上實施經驗,做好通關安排,避免繁忙時間堵塞關口。

實施粵車南下立竿見影的效益是,更便利旅客經香港往返世界各地,將吸引更多旅客在計劃行程時選擇使用香港機場,成為內地和國際旅客往返大灣區的首選門戶,有助提升香港國際航空樞紐地位及刺激旅遊業。

粵車南下大開方便之門,新舉措將為本港帶來一批高消費旅客,將惠及本港零售服務、餐飲等行業,刺激本地經濟增長和創造就業機會。本港經濟疲弱,港人北上消費成風是不爭的事實。根據入境處數字,今年10月重陽節連同周末長假期,共錄得約100萬人次港人北上,反觀內地旅客南下僅得25萬人次,北上南下相差人次高達75萬。港府落力催谷本地消費之外,更應該有不同舉措拋磚引玉,引入「外水」,帶來更多旅客來港消費,保持本港經濟活力。

各界殷切期待粵車南下帶來的政策紅利,筆者也相信粵車南下有助促進兩地經濟活動。但實施第二階段前,港府須平衡本港道路和交通基建承載能力,以及視乎第一階段實施經驗再審慎考慮,釋除港人對「迫爆」市區的疑慮。

要有序落實粵車南下,政府應加快建構智慧城市、引入智慧出行元素,推展智能運輸基建,結合交通運輸和先進科技,善用香港有限的路面空間,更有效管理交通,紓緩道路擠塞及滿足泊車需求,讓粵車南下發揮最佳經濟效益。

作者是立法會議員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陳紹雄]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