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國際

甘受「撐恐怖主義」指控 卡塔爾斡旋鞏美支持

發佈於

【明報專訊】卡塔爾在以哈戰爭斡旋暫時停火以及雙方換囚,再次反映它成為美國與中東以至全球激進組織和被排斥國家(pariah states)對話的「心水」橋樑角色。報道稱卡塔爾願跟激進分子對話,雖會面臨鄰國指控支持恐怖主義,卻是爭取美國等支持來維持自身安全和存在感的策略。

聯繫國際「邊緣人」 黎巴嫩烏戰顯作用

《華爾街日報》上周六(25日)報道分析,卡塔爾原非適合國際斡旋的國家,惟其前任君主哈馬德深謀遠慮,1995年上台後利用該國的全球最大天然氣田賺取巨款,以此為美軍建立中東最大基地,多年來從眾多西方國家採購數十億美元計的武器。

到2008年,哈馬德在外交斡旋上初露鋒芒,協助黎巴嫩各方勢力達成協議,避過內戰重燃。卡塔爾其後在美國要求下,容許哈馬斯和塔利班在多哈開設辦公室,作為溝通渠道,即使哈馬德讓位兒子,多哈外交路線延續,包括前年協助美國為首的西方撤出阿富汗。烏戰爆發後,卡塔爾保持與俄羅斯的聯繫,成功協助被擄至俄境的烏克蘭兒童回國。

前美國駐多哈大使塞羅斯形容卡塔爾「正竭盡所能讓美國認為其不可或缺」,而這點正是該國外交政策基石。

然而,卡塔爾也因此被沙特和埃及等中東強鄰指控涉嫌支持恐怖主義,還因此一度面臨強力封鎖。惟卡塔爾始終予以否認,外交部發言人安薩里為此辯解,又指多哈向來信守協議,斡旋以哈戰爭取得成功,是因「受雙方信任」。

以專家:除促伊朗克制 華影響力有限

中國被認為是中東戰事的另一潛在調解大國,並派出政府中東問題特使翟雋穿梭外交。惟美國之音質疑,對比留在國內的外長王毅等高官,翟雋級別太低。以色列巴伊蘭大學政治學系主任林霍勒德則認為,北京除了施壓伊朗不要擴大衝突外,「其他影響力非常有限」。惟新加坡拉惹勒南國際研究學院(RSIS)助理教授何子恩認為,這場衝突有助中國從美國手上得分,當美國政府更偏向以色列之際,中國傾向偏往巴勒斯坦並不令人驚訝,而這正好反映中國的「弱勢者外交」(underdog diplomacy)。

(綜合報道)

(以色列-哈馬斯戰爭)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