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港聞

北都濕地公園擬5變4 三寶樹縮35% 第二部分公眾諮詢啟 簡報未列其餘3公園面積

發佈於

【明報專訊】上屆政府2021年公布的《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提出收回約700公頃私人濕地及魚塘保育,並設三寶樹、南生圍等多個濕地保育公園,但今屆特首早前發表《施政報告》只提及興建三寶樹公園。漁護署昨日公布展開公眾參與活動,首次披露擬建三寶樹濕地保育公園面積為338公頃,較《策略》提出的520公頃大減35%,減幅相若於10個維園面積;部分被剔出的魚塘及濕地位於擬議新田科技城發展範圍。政府預計最快2026/27年動工建設三寶樹公園,2031年完成首期工程,2039年或之前全面落成。有環團認為新田科技城2031年已有首批居民入伙,形容政府「先發展、後保育」,兩者不對等,批評公園建設步伐太慢。

漁署:2021公布的需進一步研究

漁護署昨晚回覆查詢時解釋,前年公布的是策略性報告,當中提及有關擬議濕地保育公園細節需進一步研究,方能確定具體落實方案;至於三寶樹濕地保育公園,經考慮不同因素並剔除一些經研究後不適合納入公園範圍的土地,例如落馬洲邊境管制站的土地及一些現已作其他發展項目補償用途的濕地,顧問初步估計三寶樹最新面積約338公頃。

「第一部分」未曾公布

簡報稱意見「整體正面」

漁護署去年8月委託顧問就建立濕地保育公園系統做策略可行性研究,預計2024年上半年完成。署方昨日公布開展第二部分「公眾參與活動」,蒐集公眾對計劃的意見,並稱顧問亦會參考今年初第一部分公眾參與活動所蒐的意見。

本報翻查紀錄,政府未有公布曾做第一部分公眾參與活動;第二部分公眾參與的專屬網站亦無諮詢文件,只提供研究初步建議的簡報和傳單。當中簡報提到第一部分公眾參與活動,以百多字列出持份者「主要意見」,例如「有持份者表示支持建立濕地保育公園系統,以達至『發展與保育並存』」,意見「整體正面」。

增「公私營合作」選項 環團憂慮

簡報亦披露,北都範圍內會有4個濕地保育公園,包括三寶樹、南生圍、蠔殼圍及「香港濕地公園擴建部分」,當中蠔殼圍與前年提出的沙嶺/南坑自然生態公園合併。換言之,濕地保育公園由5個變4個,而簡報僅披露三寶樹的面積與推行時間表,其餘3個的相關資料欠奉。擬建三寶樹公園面積減少35%,據簡報地圖,原本的新田以南及北部的魚塘均未被納入公園範圍。至於公園的管理模式則包括「政府部門直接管理」、「與非政府組織、當地社區及漁農團體合作」及「公私營界別合作計劃」。

公園未完工居民已入伙

長春社:先發展後保育

長春社公共事務經理吳希文對三寶樹濕地公園面積大減表示失望,認為會令候鳥飛行走廊收窄,影響生態價值。他指,政府預計三寶樹公園2031年完成第一期工程,但毗鄰新田科技城預計同年入伙,是「先發展、後保育」,亦顯示保育與發展不對等。吳續指,前年《策略》只稱會以收地形式發展濕地保育公園,但今次諮詢新增其他發展模式,擔心政府未能保持主導權,尤其公私營合作方案發展的濕地公園,區內濕地長遠保育質素存疑。

香港濕地保育協會主席文志森認為,擬建三寶樹濕地保育公園面積雖減,但當地仍是重要的候鳥飛行路線,政府應盡早啟動保育工作,例如與地主合作管理荒廢的魚塘,提升生態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