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港聞

外骨骼訓練年逾2000人次 有癱者半年可散步

發佈於

【明報專訊】在MIRROR演唱會意外受重傷的舞蹈員李啟言曾使用「外骨骼機械」學習走路。醫管局近年引入外骨骼機械人,利用電動支架引領脊椎病患行走,以增強康復及行動力,過去一年已服務逾2000人次。曾使用外骨骼的雙腳癱瘓患者說,曾被判斷需幾年時間康復,但經11次外骨骼治療後已可控制雙腳,亦在半年後能在輔助下行走。

2017引入 現3醫院各一部

脊椎受傷或有功能障礙患者需接受複雜的康復治療,以訓練呼吸功能、預防肌肉萎縮等。瑪麗醫院矯形及創傷外科顧問醫生高日藍說,傳統治療方式使用外支架訓練,病人需自行支撐體重,亦要兩三個治療師或助手扶助,也難學習正確步態,長期使用或會引起關節提早損耗。外骨骼則可減輕病人和治療師的體力消耗,只需各一名治療師和助手,另可增強患者康復及行動力和促進持續康復等,並記錄步數、活動幅度等訓練資料。

醫管局2017年於麥理浩康復院推行外骨骼機械人先導計劃,去年9月在麥理浩康復院、九龍醫院及大埔醫院開展恒常服務。3間脊椎受傷復康中心各有一部外骨骼機械人,一年間已提供2295服務人次,目前則可達每年共3000次。高日藍說,香港每年約有200至250個脊髓損傷病人,部分需外骨骼服務,「現時一有合適(患者),我們就立刻用」。

截至今年7月,在接受評估的54人中,87%認為使用外骨骼後身體機能進步程度達「中度改善」或以上。對於未來會否拓展服務,高說仍待蒐集臨牀數據、使用率、人手成效等才有下一步考慮。

61歲李女士去年3月初上腹痛,及後病情惡化,雙腳癱瘓,經檢查後發現脊椎有膿瘡,接受手術和留醫後轉至麥理浩復康院。她說初時無法控制腳部,需以輪椅代步,6月起首次接受外骨骼訓練時只能行167步。她憶述當時感身體很重,幾步路像走了很遠,形容是「千磅難行」,經11次訓練,至7月中已可行473步,並能控制雙腳和自行移到輪椅;其後配合其他治療,半年間就可利用助行架步行,更可落街散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