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港聞

膠樽徵費延呈立會 政府料需回贈2毫 最快2025推 業界憂惹走私對加碼有保留

發佈於

【明報專訊】本屆政府多項環保政策延遲推行(見表),環保署正籌備推展塑膠飲料容器及紙包飲品盒生產者責任計劃,原定今年內向立法會提交條例草案,事隔大半年,環保署上周回覆本報查詢稱,政府將於明年提交條例草案,預期最快2025年推行,立法寫明的膠樽及紙包飲品最低回贈額維持0.1元水平。據本報了解,政府最近與業界開會,有官員稱計劃實施後,預料回贈增至0.2元或更高才有望大幅提升回收率,惟業界擔心回贈太高會有人走私膠樽,對環保署建議有保留。

明報記者 馬耀森

草案最低回贈仍定1毫 助營運者「保彈性」

本港每年棄置在堆填區的膠樽逾15億,回收率只有約一成,低於不少國家或地區。環保署早在2021年2月發表《塑膠飲料容器生產者責任計劃》諮詢文件,至今未立法推行。該署今年2月曾發稿稱今年內向立法會提交條例草案,但該署回覆本報查詢稱,政府將於明年向立法會提交條例草案,訂立生產者責任計劃的共同法律框架,以訂明計劃的基本運作機制及持份者責任等。條例草案通過後政府會隨即為受規管產品,包括塑膠飲料容器和紙包飲品盒制訂附屬法例,提交立法會審議。視乎立法會審議進度,政府預期最早2025年推行塑膠飲料容器及紙包飲品盒生產者責任計劃。

至於兩個項目最低回贈額將設定於1毫水平,但會保留彈性,讓供應商及計劃營運者在需要時調整回贈水平,以提升回收率及達成法定回收目標。

未達回收率擬罰款 提升料需加回贈

據本報了解,環保署最近與飲品供應商業界開會交代立法進展,包括回贈金額及蒐集膠樽或紙包飲品盒方式,有業界認為以回贈方式推行計劃,業界要負擔額外費用,若要提升回收率,預料要上調回贈金額,換言之成本大增,亦可能出現走私膠樽圖利問題,要小心處理(見另稿)。

據了解,政府在會上稱每個膠樽或紙包飲品盒回贈法定為1毫較合適,但難以達更高回收率,又說徵費計劃會設罰則,若未能達到一定回收率,初步構思會向回收系統營運者罰款及強制調升回贈,以增經濟透因。

環保署:推「回贈」免零售商行政負擔

環保署回應稱,訂立回贈水平要平衡,既要有效鼓勵大眾回收亦要防止騙回贈。該署稱,每個容器回贈1毫是經考慮不同因素而定,包括本地可回收物市場價值、本地私人機構塑膠飲料容器回收項目及入樽機先導計劃回贈水平等。政府傾向以「回贈」方式回收塑膠飲料容器及紙包飲品盒,以符本地市場運作及避免對零售商特別中小型零售商帶來額外行政負擔。

事實上,政府計劃以「市場主導模式」來推行廢膠樽及紙包飲品盒徵費計劃,飲品供應商要登記在本港分發的膠樽飲品資料,定期呈報生產及入口量;至於業界要繳付的循環再造徵費,在「市場主導模式」下毋須交予政府,但要自行安排回收再造,並向交回膠樽或紙包飲品盒的市民提供現金回贈。

根據環保署2021年2月的《塑膠飲料容器生產者責任計劃》諮詢文件,2019年棄置堆填區的膠樽約15.5億個,若按政府去年諮詢業界時提出計劃首年推行回收率四成計算,相等於6.2億個,以每個1毫計算,涉6200萬元費用,若業界將回贈額增至兩毫,則每年費用逾億元。

2021諮詢 環團:近3年仍無草案進度慢

不過,環保署最新回覆本報未有回應回收率,只稱「仍與相關持份者討論回收目標和提高目標的進程,尚未有定案」。

綠惜地球總幹事劉祉鋒指出,政府籌備塑膠飲料容器生產者責任制計劃多時,由2021年初諮詢公眾至今近3年仍未提交條例草案,進度緩慢,最新說法較年初公布有所押後,擔心可否2025年落實。

劉祉鋒亦認為1毫回贈太低,經濟誘因不足大幅提升回收率,應以「結果為目標」,將回收率列為法定要求,並加入罰則,「若未能達標,系統營運者有可能被罰,市場自然會調節出合理的回贈金額」,亦可顯示政府減廢決心。

獲長期資金 塑新生恢復收樽

另外,環保署稱本月初從承辦商碧瑤得悉,屯門環保園的塑新生廠房已重新開始接收廢膠樽,廠房已逐步回復運作。塑新生回覆稱,於11月1日完成經營重組方案,該公司已獲長期資金繼續營運,塑新生已順利完成機器運行測試,並接受回收PET飲品樽。作為全港最大準食品級膠樽回收設施,塑新生機器處理能力足夠應對香港目前所有回收PET飲品樽需求。

(環保有價系列一)

(城市保育)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