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港聞

3年1.8萬人耐藥致死 體弱宜避即食 鹵味燒味刺身風險高 腸桿菌陽性比例趨升

發佈於

【明報專訊】世界衛生組織已宣布抗菌素耐藥性為人類面臨的十大全球公共衛生威脅之一。本港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昨引述世衛數字,2020至2023年本港估計與抗生素耐藥相關死亡人數超過18,000,指近年感染耐藥細菌個案上升,情况令人擔心,並可透過食物傳播,呼籲孕婦、嬰幼兒、長者等高危人士減少進食鹵味、燒味、刺身等即食產品。

耐藥菌傳播兩途徑:豬牛打抗生素 食物受污染

衛生防護中心感染控制處顧問醫生馬紹強稱,抗菌素耐藥是指微生物演變成可以抵抗原本有效的藥物,而濫用和過度使用抗菌素是導致產生耐藥病原體的主因。他指抗生素耐藥細菌除可透過人與人傳播,也可透過食物、人與環境直接接觸傳播,據世衛數字指,2020至2023年估計本港與抗生素抗藥相關累積死亡人數達18,433。他指近年檢測耐藥腸道桿菌呈陽性比例亦有上升趨勢,情况令人擔心。

馬又表示,刺身、鹵味、即食蔬菜等高風險的即食食品中,都驗出不同程度的耐藥腸道桿菌(見表),其中燒味陽性比例有7.7%,刺身達18.4%,鹵味的比例最高,達35%。他指出,食物含耐藥細菌,一方面可能因為在養殖豬、牛時加入抗生素,動物體內會產生耐藥性,製成食物後同樣帶有細菌;另一方面因環境污染,當處理食物的人或環境含耐藥細菌,若處理不當,都有可能污染食物。

馬紹強提醒高危人士如孕婦、幼兒、長者,以及正服用類固醇或抗癌藥等抵抗力弱人士,應避免進食高風險食品。

衛生防護中心今年4月發表的報告指出,大衆對抗生素抗藥認知不足,少於一半受訪者知道抗生素不能醫治傷風感冒,以及耐藥細菌可於人與人之間傳播,42.7%受訪者能理解生或即食食品,較熟食更易受到耐藥細菌感染,至於較年輕組別比例更低,只有32.7%。

醫生籲依足指示服抗生素

馬指出,不少細菌或真菌可對多於一種抗生素產生耐藥性,一旦引發嚴重感染,如腹腔炎等,死亡率達五成以上。他舉例,若感染黃金葡萄球菌,引致菌血症的死亡率高達六成。抵抗力低的病人若感染腸道桿菌,細菌亦有可能進入其他身體部位,包括血液及腹腔等,引發的嚴重併發症死亡率亦有三至四成。

馬紹強提醒市民留意食物中耐藥細菌的風險,確保食物徹底煮熟方可進食。

香港醫學會會長鄭志文表示,市民要安全使用抗生素,經醫生處方後才服用,定時服藥,並完成整個療程,減低細菌耐藥的風險。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