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要聞

學童自殺「大警號」 研三層應急機制 教局促校辦精神健康活動 有教師批掩眼法

發佈於

【明報專訊】醫衛局副局長李夏茵昨日表示,學童自殺情况已響起極大警號,該局與教育局和社署正商討研究設立以學校為本的三層應急機制,涵蓋內容包括由前線教師識別有較高自殺風險的學生、為學校配對註冊社工,以及醫管局優先處理有嚴重精神健康的學童個案。有中學管理層認為,當局最應加快幫助高危學生接受專科治療,形容現時要求學校辦多項推廣精神健康的活動是「掩眼法」,沒對準問題。津小議會建議政府為學校提供專線,每當識別到高危個案時,協助立即提供支援。

三層:校內識別 配對資源 醫局優先處理

李夏茵(圖)昨在立法會衛生事務委員會表示,學童自殺個案令人痛心,已響起極大警號,當局高度關注精神健康議題,因此醫衛局、教育局和社署正商討,研究設立以學校為本的三層應急機制,第一層由教師、校本社工負責盡快識別有較高自殺風險的學生,盼及早遏止危機;第二層,政府會協助內部人手不足的學校配對適當社會資源,例如社署轄下綜合家庭服務中心、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的註冊社工,「為學校增強外援」;第三層,醫管局會優先處理有嚴重精神健康的學童個案。她說,教育局會審視近日不幸個案,分析當中可識別的風險因素,包括家庭問題、學業壓力、適應學校環境等,以助學校盡快介入和輔導。

7年前自殺潮曾推「校社醫合作」三層支援

本港於2015/16學年亦曾出現學生與青年自殺潮,政府當年大張旗鼓推出一系列措施應對,包括建議學校採取「三層支援模式」,基本上亦是校、社、醫合作,由教師、輔導人員及專業支援人員提供不同程度的識別及支援,學生有問題就轉介專業支援人員,包括家庭社工、醫生及心理學家等,由教育局與醫管局等聯繫溝通(見表)。

教局函學校 倡審視功課量考測安排

教育局副局長施俊輝在會上提及,局方本月9日發通告呼籲全港學校於本月開展「多關懷.添幸福」大行動,當中建議學校審視學生的功課量,以及測考和評估安排,並舉辦「精神健康日」、「表達關懷手勢」大招募或比賽等連串活動。

有不願具名的中學管理層代表稱,今個學年輕生學童增加,未感受到當局對準問題提供支援,認為當局首要是加快協助相關學生個案,舉例其學校曾識別出有情緒問題的學生,屬較高危個案,但在醫管局精神科專科排期長達兩年,其間學生情况惡化,有思覺失調和幻覺而入院。

該中學管理層代表說,其校學生成績彪炳,壓力不小,校方一直提供不同支援學生情緒活動,建立正向校園氛圍,惟因應當局本月呼籲舉辦精神健康活動,遂將該校原已舉辦的活動改名為局方設計的活動,「要求辦這麼多活動是掩眼法,未能解決問題,教師寧可花時間直接與有需要學生會面」。

津小議會倡設學校專線聯絡醫生

津貼小學議會署任主席蘇炳輝說,面對有學童尋死的嚴重情况,當局要求舉辦的活動「遠水不能救近火」。他認為政府應讓教師有更多空間,直接處理學生情緒問題,又建議局方為學校建立與專業團隊聯絡的專線,每當識別到高危學生時,可直接和快捷地找到心理學家或相關醫生輔導支援。

有家長抗拒子女看診 醫生倡增教育

港大醫學院精神科學系名譽臨牀副教授陳國齡說,家長教育同樣重要,個別家長因精神病被污名化,阻礙子女接受專科治療,曾聽聞家長稱「我個女都不是那麼嚴重」,亦有專科醫生要「求」家長同意子女接受治療。她希望教育局在課程中加強精神健康教育,讓學生從小認識情緒。

有不具名精神科專科醫生說,政府透過「陪我講Shall We Talk」計劃大力宣傳情緒受困者要找人傾訴,但更重要是有需要的人不再抗拒見醫生,接受治療,「明白Shall We Talk之後,更應思考Shall We See Doctor(要去見醫生嗎),失望政府仍未在公眾教育層面,讓大眾明白見醫生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