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經濟

袁國守:生科股風險高 ETF入手較穩陣

發佈於

【明報專訊】資金近日追捧生物科技股(俗稱「B仔股」),個股曾單日逆市飈逾一成,雖然「B仔股」不時爆上,惟多突發,難捕捉。生科公司成功研製一隻獲批上市的藥物,要過五關斬六將,對投資者來說,回報高,風險亦高,加上數目多令人眼花撩亂,故以ETF入手較合適。

醫藥股和「B仔股」近日連番炒高,以三葉草生物-B(2197)為例,上周僅在兩個交易日漲逾28%。如同過往其他「B仔股」突然飈升情景,靠的是所研製產品「過關」,今趟三葉草生物湧上,因該公司已完成其季節性流感疫苗於巴西上市申報,市場因而憧憬收益將大幅增加。

揀到「中獎」生科公司難度高

可是,生科研究需時,投入資金龐大,即使研發出具醫療效用的產品(如醫藥、疫苗),還要通過臨牀測試;有調查指出,最終能成功獲批上市的機會率只約50%,可見一家生科公司要賺錢,猶如「中獎」。

對於分析員而言,要從市場揀中「中獎」的生科公司難度甚高,除需認識生科技術和最新發展,還要「貼中」通過臨牀實驗的企業,相信比研究傳統行業如零售、銀行和地產難得多。因此,不少人對生科股「避之則吉」,如上期《Money Monday》封面故事訪問的首域盈信資產管理的管理合伙人劉國傑,直言該公司管理的中國增長基金從來無買過生科股,原因是「估值高,很多股份均無錢賺」。

由於生科行業可以winner-take-all(贏家通吃)來形容,只買單一個股風險甚高,所以若看好這行業前景,買入一籃子生科股,或以ETF入手較穩陣,例如華夏恒生生科ETF(3069);但要留意,該ETF追蹤的恒生香港上市生物科技指數,成分股以醫藥股為主,「B仔股」只佔少數。

海外生科ETF可留意IBB

放眼海外,可選擇的生科ETF不少,當中iShares Biotechnology ETF(美:IBB)淨資產達67億美元,是最具規模的生科ETF之一,覆蓋的生科股包括廣為大眾熟悉的Amgen(美:AMGN)和莫德納(Moderna,美:MRNA)等,是投資生科行業的入門之選。

(本網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袁國守 投資心戰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