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港聞

近半AI企業難聘人才 學者倡補貼市民1萬元進修

發佈於

【明報專訊】生產力促進局昨公布《香港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研究》,發現行業最大挑戰是算力及數據不足、難招聘技術人才,近半受訪AI企業稱招聘技術人才有困難,41%認為因本港缺乏相關人才。負責研究的學者認為應仿效新加坡,向市民提供最少1萬元補貼進修AI。

生產力局與港大經管學院合作,今年中以問卷訪問216間Al相關企業,探討香港AI產業發展的需求、挑戰及機遇,25%為大型企業,75%為中小企。調查指出,55%企業預計開拓國際及本地市場,分別有14%和11%企業選擇於香港和內地拓展業務。

四成虧損 44%面對算力不足

資金來源方面,43%企業稱資金包括政府資助基金,19%則包括創業投資或天使基金;企業主要收入方面,63%收入來自本港,來自內地或海外的各佔19%及15%。行業挑戰方面,44%企業正面對「算力不足」挑戰,當中71%企業因此使用雲計算服務;44%企業則稱難以蒐集數據,16%稱需長時間才能蒐集數據,8%稱沒有相關數據。

51%大型企業稱有盈利,整體企業則僅31%能盈利,24%收支平衡,虧損的有41%。累計投資金額方面,49%企業投資少於100萬元,21%投資100萬至500萬元,6%投資500萬至1000萬元,5%投資1000萬至1億元;投資逾1億元的企業只有4%。

港大經管學院副院長鄧希煒表示,新加坡設AI學徒計劃,每月提供3500至5500新加坡元(約2萬至3.2萬港元)津貼,而香港「做培訓做教育嘅人已經喺度」,但市民欠缺誘因,建議港府仿效,補貼市民進修AI,「(金額是新加坡)一半都已經夠」。

生產力局倡建「公共」超算再吸私營

生產力局首席數碼總監黎少斌建議設立亞洲領先超算中心,由政府投資建立「公共」超算中心,再推出優惠政策吸引本地及境外企業來港建設「私營」超算中心,並透過「數字政策辦公室」制定數據政策,構建「國際大數據樞紐」。他又建議政府帶頭推廣AI大規模應用,讓本地行業轉型及發展「AI企業國際融資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