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副刊

在平原上掀起「考古現場」 發掘丹麥隱秘莫斯加德博物館

發佈於

【明報專訊】建築與地景(landscape)很多時候都涇渭分明,就如一個建築項目裏,這兩個部分也各自有獨立的設計師。也許如此,landscape很多時候被譯成「園境」,也就是在建築量體(massing)四周的花草樹木、戶外家具等元素。然而,我們若以「地景」去理解它與建築之間的關係,便會發見原來「地景」可以反過來告訴建築物,它應該長什麼樣子。在丹麥奧胡斯(Aarhus)南部的一片森林和原野中,莫斯加德博物館(Moesgaard Museum)恍如在平地上掀起的一角,悄悄地訴說丹麥史前的故事。

建築物由當地的老牌建築師事務所Henning Larsen設計。近年北歐事務所常以大刀闊斧的手法,設計出形式(form)鮮明的建築物。這個博物館也不例外,以窄長的三角形為單一量體,從平地中緩緩升起。偌大的斜屋頂成為了草地,屋頂上開着大小不一的洞,有的如天窗將自然光引進室內,有的則成為博物館的出入口。

三角外形 用料簡約

從遠處已可感受到,建築物的用料踏實簡約。外牆及屋簷均用上清水混凝土,並貫徹到室內的樑柱、樓梯及間牆等。內部的裝飾也盡量簡潔,只以懸垂條狀木天花板用作調節室內噪音,窗框也使用了木材互相呼應,並以金屬豎框(mullion)支撐幕牆。

博物館以史前的人類及民族歷史為重心。建築師受到這一點啟發,將博物館想像成大型考古現場,讓觀眾欣賞館藏的同時,也能一層層地發掘歷史——從地面層的主入口進入,觀眾會到達大堂,繼而由大石階引領往下行,到達地庫的主要展廳。室內環境也隨着空間功能轉變而由光變暗。中庭的大樓梯連接橫跨12米高差的3個主樓層,雖然令樓梯有點陡峭,但開放平面的設計,加上部分樓板中空設計或向後退入,打通了層與層之間視覺聯繫,並使部分地庫空間仍然有自然光滲透,讓整體空間感更為寬敞。

斜坡屋頂供野餐滑雪

屋頂下的空間是博物館,屋頂上緩坡則創造了新的「地景」。建築師的想法是讓那裏成為公共空間,訪客可在夏天綠草如茵的季節野餐,享受北歐漫長的日照;冬天鋪滿白雪時,則成為滑雪的場所。不過我參訪博物館的時候,天正下着毛毛細雨,溫度寒冷但未至下雪,因此屋頂上的人實在門可羅雀。全露天的屋頂公共空間往往受制於天氣因素,這點在不少建築也有出現。

斜坡大屋頂及開放平面的設計,創造了與地景融合的空間感之餘,也提升了建築物的能源效益。例如屋頂背向南方,讓主要窗口朝北,大大降低直照陽光從南方進入室內的比例;屋頂上的泥土及草坪也能減少混凝土吸收熱能,兩者皆大大減少室內恆溫系統的負荷。

相較於其他建築類型(如住宅、寫字樓),博物館在設計上往往更具彈性,因此會出現一些如紐約及畢爾包古根漢美術館般,在城市中別樹一幟的例子。莫斯加德博物館的外形一樣不乏標誌性,卻未有意圖樹立標誌,只是如謙謙君子般俯伏在平原中,讓地景繼續成為主角。

文:陳卓喬(Jefferson Chan)–戰後建築研究檔案(FAAR)成員

設計:賴雋旼

編輯:謝秋瑜

電郵:[email protected]

[開眼 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