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港聞

性別流動運動員 為小眾「開路」 申辦同運會 但求自在運動

發佈於

【明報專訊】「我們經常思考有什麼『不同』,但卻很少去想我們有什麼『共同』。」同樂運動會(Gay Games)上周六開幕那夜,33歲火炬手、香港跨性別健美運動員羅小風以黑色馬甲配搭緊身西褲亮相,在數千支紅色熒光棒簇擁下,點亮象徵「人人同樂精神」的聖火。近年香港對性小眾議題愈趨開放,但小風認為「作為一個非二元性別、性別流動的人,社會上還是有很多不了解」,需要有像同運會的平台,「令一些像我這樣的人,可以很舒服地去玩自己喜歡的運動」。

明報記者 潘明卉

與同運會的緣分始於7年前,時任香港同運會聯席主席Dennis Philipse正組建申辦籌委會,偶然看到關於小風作為「性別流動」運動員參加健美比賽的報道,遂向小風發出邀請。彼時的小風對同運會一無所知,「不知道自己做不做到,但覺得這件事很重要,就答應了」。

分享跨性別故事 打動評審

初期團隊不足10人,擔任體育總監的小風與3名隊員身負重任,到悉尼參加八強選拔。在匯報環節,小風訴說自身作為跨性別運動員的故事,並希望在港舉辦同運會,讓更多性小眾有機會在大型運動會展現自我期盼,其匯報深深打動評審,令香港躋身三甲,最終歷史性奪得主辦權。

在身兼前龍舟港隊隊員的小風提議下,同運會首次加入具香港特色的龍舟。惟受新冠疫情影響,加上今屆是與墨西哥瓜達拉哈拉合辦,本港原定36項運動,最終保留18項,健美比賽亦改在墨西哥舉行。小風慨嘆香港這次是首個沒有政府直接支持的同運會,墨西哥則有官方支持,當地人可免費參與。

前年小風前往美國攻讀性別研究的博士課程,同時轉任同運會大使,負責面向傳媒。至於為何最後成為火炬手,小風笑言主因與首位拿到同運會獎牌的港人崔潔芬(Kitty Tsui)有關,兩人都是健美運動員及熱愛寫詩,「大會覺得這樣的故事線挺有趣,有薪火相傳的意念」。

睹女子健美照 感性別模糊吸引

談起鍾愛的健美運動,小風說早在15、16歲時已被一則新聞中的女子健美運動員照片吸引,首次發現女子可以如此「大隻」,若將頭部遮住,「你會分不出她究竟是男人還是女人,我覺得那種性別模糊很吸引」。

小風剛參加健美比賽時格外渴望被認同是男生,「但我對做(性別重置)手術完全沒有興趣,最主要是不想經歷手術的痛苦,而且我不想留下疤痕」。觀察外國女子健美運動員後,小風發現可透過高強度健身減少胸部脂肪,毋須動手術,也可塑造男性般的胸部。

嘆亞洲壓抑 「我是小眾中小眾」

不過,作為性小眾甚至是「性別流動」的運動員,小風嘆道無論是在香港和亞洲,甚至在健美運動都很壓抑,「在我自己的運動裏,我是小眾裏的小眾」;即使在美國,對於跨性別概念也局限於轉換性別,「但對於非二元性別並不是很認識」。

小風認為,同運會為建立多元社會提供平台,「我們香港需要一個這樣的運動會,令一些像我這樣的人可以很舒服地去玩自己喜歡的運動」,同運會不止給性小眾參加,而是可聚集不同背景及年代的人。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