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教育

馬友友中大交流 「困惑是好事」鼓勵發問

發佈於

【明報專訊】著名大提琴家馬友友昨在中文大學與學生交流。他笑稱自己為「老人」,指人生充滿困惑,但「有時困惑是好事」,鼓勵學生在困惑之中透過梳理和發問了解正發生什麼事,「不要放棄任何一個問題,因為在你們的年紀所存入的想法,就如一個銀行帳戶般,餘生在理智和感情上有需要時可以提取」。

指「天才」稱譽危險

不想成為世界中心

有主修音樂的中大生昨問馬友友被譽「天才」(prodigy)有否帶來負擔,以及什麼時候開始有強烈感召(calling)想做音樂,馬友友說,「天才」的稱號很危險,隨年紀漸長,不想成為世界中心。他說直至49歲才真正確立做音樂家的想法,指人生充滿困惑,「有時有困惑是好事,因為你會嘗試搞清楚正發生什麼事、去問、去談不同的事,而且處於(大學生)這樣的年齡,對事情有開放態度,所以發問是最棒的事」。

有學生問馬友友對人工智能(AI)創作音樂的看法,他指AI或可做貝多芬同樣的音樂、莎士比亞戲劇,以至《紅樓夢》等,「但沒有上文下理,無法達到可欣賞的層次」。他又稱,音樂家職責不只是展示自己演奏得多好,亦希望留下一些觀眾覺得有用的東西。

活於「三文化」學懂諒解

馬友友亦分享自身經歷。他生於巴黎,父母是中國籍,一家人後來搬到美國,他笑說法國是最好的國家,但父母認為中國文化最好,而美國人則說美國才是最好,「我從小都接收社會上互相矛盾的信息……我喜歡過複雜的『雙文化、三文化生活』(bicultural, tricultural life),因為我看到、明白和理解每種文化的好處」。

馬友友在活動尾聲演奏巴哈《G大調無伴奏大提琴組曲》第一樂章,又請所有出席者包括中大校長段崇智一同站立,隨琴聲哼唱。段崇智感謝馬友友分享,稱可啟發年輕人追求真理、建立互信、服務他人。馬友友今晚在香港文化中心「香港中文大學60周年呈獻:馬友友與港樂」音樂會參與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