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即時港聞

港大研究指大部分中小學生運動量未達世衛標準 (14:23)

發佈於

港大連同兩間機構的中小學生運動參與時數研究發現,復課一年後,中小學生體能量不足問題仍嚴峻,九成多參與研究的中小學生運動量未達標,團隊稱,運動量不足或會長遠影響學童身心發展,及增加患心臟病風險,建議政府增設基層學童「運動消費券」。

港大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聯同慈善平台CTFE Social Solutions及非牟利團體凝動香港體育基金,自2019年起研究中小學生的體能活動量,透過讓參與學生連續佩戴運動手帶七天,追蹤245名小學生及283名中學生運動及生活習慣。

復課一年後,團隊發現只有8%學童每日運動量達世衛標準,即平均每天累積最少一小時的中等至高強度身體活動,團隊指出,雖然本港學童的體能活動量接近恢復至疫情前水平,學童復課後的假日活動量仍明顯不足。

團隊亦追蹤56名連續兩年參與研究的中三升中四學生,發現他們於假日的活動量及睡眠質素較去年有所下降,估計或因中三升上中四的學業壓力所致。研究數據表示,每天平均做15分鐘或以上、中等或以上強度帶氧體能活動,有效改善學生的睡眠質素下降情况。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臨床副教授葉柏強稱,復常後上課日活動量開始回升至接近疫前水平,但仍停留非常低水平。他認為現時為學童的發展高速階段,如運動量長期不足,或會長遠影響身心發展、抗疫能力,甚至增加日後患上心臟病、糖尿病等風險。

葉柏強稱,觀察到最近流感個案較嚴重,某程度反映學童體質開始變差,抵抗力變弱,需要入院、留院的風險亦更高。他表示,若定期參與中強度運動的學童,即使不幸感染病毒,病發率及重症機會也能大大減低。

研究團隊倡議政府應提供多元體育教育,增加學童於體育課外的運動時數,使學童建立長遠運動習慣;並增設基層學童「運動消費券」,針對協助基層家庭參與體育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