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周永新:有麝未必香——施政報告所需的宣傳和解說

發佈於

【明報文章】行政長官李家超將於本月25日發表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筆者上月已提出一些如何改善民生的建議;現在要討論的是,施政報告公布之後,李家超如何增強市民對自己的信任,以及提高市民對政府管治的信心。

藉施政報告與市民建立關係

行政長官發表施政報告,可說是特首與市民建立關係的好機會,也是向市民解釋政府施政的好時機。要達到以上目的,李家超應該避免把施政報告變成過去一年施政的陳述,這樣只會令市民覺得他在自說自話,並非關心他們的福祉。施政報告講的,必須是市民關注的議題,是政府回應他們的需要,也必須貼近他們的感受。這樣,市民才會覺得施政報告是為他們寫的、李家超真心為他們做實事。

為什麼說施政報告是特首與市民建立關係的好機會?因為為了撰寫施政報告,李家超可以名正言順地與市民接觸,親身了解他們的需要;這時做「家訪」,就算有「做騷」之嫌,總比無端端與市民會面來得自然。

說到這裏,值得提提過去幾名特首與市民接觸的景况:

董建華有次嘗試與市民接觸,惟被街坊「請吃檸檬」,但他真誠的態度,贏得市民普遍讚許,形容他是「老實大好人」。梁振英說他會落區用一張摺櫈、一支筆、一本簿與市民坐下來交談,惟實際行動不多。曾蔭權與林鄭月娥皆是政務官出身,雖努力放下身段與市民對話,惜市民覺得他們好像在教訓多於聆聽他們的意見。

到現任特首李家超,他來自紀律部隊,相信有不少與市民接觸的經驗,所以落區諮詢民意有板有眼,也因為他強調做實事、說話較直接,頗得市民歡心,市民也覺得他態度自然。

有麝自然香的看法 20年前已過時

歷任特首中,董建華最不懂與市民打交道,也不慣利用施政報告向市民解釋政府施政。董建華出任特首時,經常與學者見面,有次筆者提出,政府應該趁施政報告公布的機會,多向市民宣傳政府的施政理念,特別是政府為什麼引入一些新措施;董建華覺得這樣做,好像政府在自己面上貼金,效果可能適得其反,他認為只要政府做得好,市民自然明白(大意)。這種有麝自然香的態度,20年前已經過時,不要說現在了。

李家超如何宣傳施政報告?我不知道,惟過往那種倚重電台和電視特備節目的宣傳手法,明顯效果有限!施政報告發表當天,相信市民還會留意,特別是一些跟自己利益有關的措施;至於隨後在電台和電視特備節目中的解釋,再重複施政報告的內容,並無必要,應該集中討論一些爭議事項,並把握機會回應市民的疑問。

近幾年,政府也透過網絡平台宣傳和解釋施政報告,好處是市民可以即時回應,政府也可知道施政報告是否受市民歡迎;但弊處是網上意見較分散,難有深度可言。

此外,就算施政報告是特首與市民接觸的好機會,惟這只是一個開端。特首必須建立經常的機制,宣傳政府政策之餘,更要有序地解釋政府施政,務求政府與市民保持溝通。這樣,政府如何與市民維持聯繫?

新聞處做些什麼 市民多不大了了

政府是否有宣傳自己政策的部門?市民知道的是,政府有個名叫新聞處的部門,似乎是負責宣傳政府的工作;不過這部門實際上做些什麼,市民多不大了了。新聞處一向給人詬病的地方是太被動了,很少積極宣傳政府的工作,更不要說為政府的政策護航。過去曾有負責福利的局長對我說,他的新聞秘書,職責離不開為他安排訪問、撰寫宣傳稿,鮮為部門的工作向外界解釋,只懂重複述說部門做過的事,例如過去一年增加了多少間院舍和中心。但這些並不能夠令市民明白政府的立場。

政府是否需要更具規模的宣傳部門?這得看李家超對政府新聞工作的要求。這裏,我想到外國元首和政府重要部門的首長,總有發言人替他們發布消息和回答記者提問。不知李家超對事事都必須親力親為,有何感想?

民政專員必須有所作為

新聞處之外,以前為政府宣傳和解釋政策的部門,還包括民政事務總署屬下各區的民政事務處。民政總署原先成立的目的,是為政府的政策宣傳,及蒐集民意向上反映。其後,區議會成立,與居民聯繫的工作逐漸由區議員取代,民政事務處的功能大打折扣。而由民政事務專員負責的地區管理委員會,其工作也鮮有為政府的政策向居民解釋。

區議會將於本年底改選及重組,此後區議會由民政事務專員主導,功能與之前應不一樣。區議會作為地區諮詢架構,原先作用是拉近市民與政府的距離,幫助政府知道民意之餘,更要向市民宣傳和解釋政府的政策,這看來將會成為各區民政事務專員的責任。也就是說,民政事務專員再不能如以往般被動,必須有所作為,不僅要在地區做實事、解決居民地區生活上的困擾,更要積極向市民解說政府的施政,務求地區事務能夠與政府政策互相配合。

還有一點要提的是,地區事務一向以「和」為貴,就算是在民選議員主持大局的年代,民主派和建制派議員的做事手法,其實差別不大,都是着重與居民保持和諧關係。這種和諧關係,從好的角度看,是大家有商有量;但壞處是有時會變成「畀面」文化,成為偏私行為的溫牀。

改組之後的區議會,直選議員佔少數,間選和委任議員變成多數。如何防止「畀面」文化滋生?如何確保區議會事務公平、公正、公開?看來這些都是兼任地區管理委員會主席的民政事務專員所必須注意的,否則不僅民意無法上達,政府政策也無法下達,區議會變成圍內事。

行會成員應為政府政策護航

最後,李家超還有一個協助他宣揚自己理念和施政方針的宣傳機器,就是存在已久的行政會議(回歸前稱行政局)。行政會議被視為政府最高層次的諮詢組織;而政府很多重要決策,都是由特首會同行政會議做決定。

回歸之前,行政局議員常為政府的政策護航,特別是一些在社會上有高知名度的非官守議員。當然,時移世易,現在行政會議的角色或有改變,惟行政會議的決定既由全體議員集體負責,他們有責任為所做的政策決策解說,特別是一些有專業背景的議員,他們的意見會令市民對政府政策有更大信心和信任。

無疑,身為司局長的問責官員,有責任為政府護航,但市民看見行政會議成員同心同德地向市民交代,李家超再不是孤獨的行政長官。

施政報告要贏得市民掌聲,李家超要改變過往的宣傳策略了,絕對不能以為有麝自然香。

作者是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榮休教授

■稿例

1.論壇版為公開園地,歡迎投稿。論壇版文章以2300字為限。讀者來函請電郵至[email protected],傳真﹕2898 3783。

2.本報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刪節,請註明。

3.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請勿一稿兩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除附回郵資者外,本報將不予退稿。

4. 投稿者注意:當文章被刊登後,本報即擁有該文章的本地獨家中文出版權,本報權利並包括轉載被刊登的投稿文章於本地及海外媒體(包括電子媒體,如互聯網站等)。此外,本報有權將該文章的複印許可使用權授予有關的複印授權公司及組織。本報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周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