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港聞

成立14年首獲年度資助 小劇團:仍「睇餸食飯」

發佈於

【明報專訊】主力製作音樂劇的劇團「音樂劇作」於2009年成立,本年度首次成為藝發局「年度資助」藝團,獲55萬元資助。「音樂劇作」藝術總監陳健迅表示,「年度資助」提供穩定營運資助,可聘請全職員工和租用辦公室,有助劇團成員改善收入及專注創作,惟財政上仍要「睇餸食飯」。長遠而言,他認為音樂劇在香港具產業化潛質,冀政府及藝發局成為商界與藝團的中間人。

月均4萬 「足聘兩名全職」

陳健迅表示,大部分本地藝團均以「年度資助」為目標,既為穩定營運資助,計劃本身也是對藝團的肯定。「音樂劇作」所獲資助額平均每月4萬多元,陳稱足以聘請兩名全職員工,毋須兼顧行政工作得以專注創作。至於資助額是否足夠,他直言固然不足,仍要「睇餸食飯」,同時有申請其他資助計劃,劇團目前也獲康文署及文體旅局資助。

陳又稱明白政府資源重心在九大藝團、香港藝術節及西九文化區等,資源難與它們比較,認為中小型藝團角色上可「補位」,以有限資助從事力所能及的工作,例如劇團早前推出計劃鼓勵新晉音樂人創作。他相信「年度資助」不是唯一出路,其劇團視之為發展階梯,冀10年間走向產業化。

冀政府成商界藝團中間人

政府正制訂《文藝創意產業發展藍圖》,陳健迅相信香港不少商界有心投資藝術,惟業界現時難以接觸投資者,期望政府和藝發局扮演中間人為文藝界及商界牽線。他指目前電影發展由商經局負責,冀政府以同樣的產業思維推動戲劇界發展;又強調國際都會的藝術活動應具廣闊光譜,政府同時需提供足夠資源及場地予較小眾的藝術發展。

本港近年人才流失,陳健迅指中小型藝團的行政人員流失同樣嚴重,難以挽留人才,估計資源不足是原因之一。他說藝發局有多項實習計劃,惟不少人在中小型藝團累積數年經驗後,就轉職大型藝團甚至轉行,冀局方推出持續措施,留住具經驗的藝術行政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