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副刊

為城市發聲 兼顧美感 非常版面「論盡」澳門大小事

發佈於

【明報專訊】若想以紙本盛載資訊,不論是以時事、音樂或藝術為主題,用紙張和文字說話,於這個年代似乎都不符合經濟效益。事實上,關於紙媒日漸消弭沒落的討論,早已成為香港傳媒人間的老生常談。反觀鄰近的澳門,獨立媒體《論盡》卻對此不以為然——2013年5月發行第一期紙本月刊,即使同樣要面對廣告收益微薄、媒體生態日益嚴峻、經營資源極為緊絀的景况,月刊自出版至今,卻從未間斷。

若你打開《論盡》,用心閱讀當中的內容,或許你更會嘩然:為何設計與傳統華文報紙會來得如此截然不同?種種的不約定俗成,讓我們更想用設計作切入點,讓《論盡》主幹成員之一、執掌設計部的鄭志偉(CK),說着《論盡》與設計之事。

如果要給CK一個頭銜,用「來自澳門的平面設計師」或許不夠準確——他除了會做平面設計,還有自己的書店「井井三一」,更不時書寫以及做策展工作,而且還是澳門獨立媒體《論盡》主幹成員之一。不過他歸納出一個結論:之所以能夠擠進不同領域與範疇,除了是「設計」上種的果,更是《論盡》惹的禍。「剛剛畢業沒多久,認識了一班志同道合的朋友,他們熱中於為在地城市的人民討公道,忙着為城市說話,而《論盡》就是他們在當時澳門最多社會事件發生之下誕生。」公民力量由下而上匯聚成河,最後游向大海,得出《論盡》。無論保育、政治、藝文,《論盡》都會盡力去說,「後來約在10年前,我也正式加入了媒體。開初還是依附着不同報章刊登文章的《論盡》,其後大家都想到內容的完全獨立性,於是就慢慢成就了一個網上媒體、一份月刊報章的面世,而我便執掌設計部分」。

體現故事、思考、內涵

城市究竟為何生病了?為何人民在地只得一種聲音?公共空間為何會突然被私有化了?本是一心想在《論盡》中尋找城市這些問題答案的CK,卻反過來令他每天浮現更多問題。都是《論盡》惹的禍,惹得他不能再以單純的目光看待時事、設計、澳門,以至世界。「團隊所有成員,均非常關心澳門這個地方,也迫使我想好好發揮自己的武器——設計,為文化、藝術,在地所有東西大力發聲。」也讓他找到設計的核心價值,「美感是其次,因為設計師在設計上彰顯『美』是必然的;首要是設計當中必要考慮到體現出『故事』、『思考』、『內涵』。再美的設計,若容不下己見與任何想法,那我不認為自己正在做着正確的事」。所謂對的設計,對於CK來說,就是某些想法可在當中找上一個位置安放起來,然後再談美學也尚未遲。「行距、字距、字的粗幼、用色……以上根本就是我們(設計師)本需掌握的東西,我們是不可能出錯的,所以一些基本功,我覺得已經不需討論了。」

然而芸芸設計當中,CK印象最深刻的正是《論盡》其中一期出版物《土地——地產政權時代》,他所指的深刻,並非設計的滿意程度,而是議題與製作過程的難忘。「編輯部文字來來回回十數遍不在話下,設計有時更被推倒再重來,過程極為深刻。然而,最難忘之處更在於出版物正在討論着澳門土地的黑箱作業。土地資源這回事,無人關心,但其實對我們極之重要,如為什麼這地會多了棟豪宅?那棟高樓大廈為何突然誕生?為何有些景觀會被消失?」《土地》簡介的部分內容如下:「對澳門來說,城市問題確是問題……只要睜眼看看,這些新建的豪宅,發展商是如何取得土地?如何變更用途?如何加高加大項目的發展空間?大概就可以明白,特區成立後的城市規劃是個什麼樣子。」出版物從政治、經濟、社會等多個角度探討澳門城市發展中的重大議題,當中包括土地開發、城市規劃、政府政策等方面。「我做任何事情都是圍繞着城市,無論說綠化、設計、寫作、書店、媒體,我都向着城市作為出發點。」

「之前策劃過一個活動『想像村落』,旨在有機會讓大家了解澳門過去的面貌,訴說着澳門如何由不同的村落構組而成。然而當時還未興起『散步』一詞,我們也經已嘗試以散步的形式,去帶領參與者走遍城市不同角落,用繪畫或靜坐的方式也好,再由城規師去訴說着城市規劃也好,只盼可用不同角度讓大家更認識自己的城市。」

「沒有城市,我們又怎能被孕育?」他說,他的作品不得不說着故事、正確的事,大概就是指城市中的故事,為城市做着正確的事。

報刊設計比書難

來到CK的個人平台,可見除了報章《論盡》以外,更多的是書籍設計。最近作品包括黃宇軒的《城市散步學》、李雨夢的《獨行的距離》、鄭冬的《一瞥矇矓:鄭冬的劇場攝影》,以及梁祖賢的《身體陪伴靈魂的二十個生活行動》等。他表示,報章與書籍的設計考量完全是兩回事,「書的設計,基本上我可套用所有平面設計的元素在內:封面(考量到商業角度)、書籍整體的裝釘(運用邏輯思維),然後選擇什麼字體、字距、行距,再到紙質與印刷……可謂涵蓋了平面設計全部元素。報刊的設計則相對較高難度,因為報章每一期均盛載着不同的字量、圖量,如何在框架內擠進兩者同時又要兼顧美感,着手設計時也絕非易事」。

但CK強調,以上所指的報刊,並不包括《論盡》,因為由他主管視覺方向的《論盡》,設計可以破格、前衛、富實驗性,「我不會想它變成傳統報刊,因為它有一個空間,可變與一反傳統的空間。它的出現本就講述着一個新空間的可能性,於是我從不會將傳統的設計形式應用於此。我每每先消化主題,然後總結出一個最重要的設計元素,因為封面太多話想說會因而變得失焦,那個設計主體出現了以後我再想表達形式,然後我會嘗試將流行雜誌的那一套搬進來。如較為鮮艷的色彩、嘗試不沿用上期與較為頑皮的排版、輕鬆的圖像等,置入設計當中」。他續稱:「讀者以輕鬆的排版看專題,但內裏屬實探討着非常認真的議題。這個反差,我很喜歡。」他還提到報刊的時間線更為緊絀,而來到最後一刻也大有可能需調整設計。相較之下,可見報章設計更考功力。

局外人還是參與者?

「設計」只得兩字,卻為他無限延伸出藝術、展覽、劇場等字詞。他的設計,猶如每每讓他直接介入所有合作單位的舞台之中,成為駐場的第一件作品,而他也認為事實正如此。「譬如與本地藝團『足跡』負責人莫兆忠合作,每次他只留下自己對作品的想法,然後予我很大空間去消化,再讓我用自身想表現的方式去呈現作品,這種溝通與合作的過程,使得我的作品更為『我』。這樣,我的設計,豈不是成為了每一個show的首件作品嗎?」

「幫人做設計,未必覺得自己要對件事負責任,但轉換角度,若然每位設計師,也將自己的創作當成其舞台上率先曝光的首個作品呢?那我仍然是當中的局外人,還是參與者呢?」當你看過他的設計,便自有分曉。

文:王海燕

編輯:鄭穎琦

設計:賴雋旼

電郵:[email protected]

[開眼 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