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經濟

鄺超靈:業主宜為物業評估氣候變化風險

發佈於

【明報專訊】香港位於華南沿岸,每年都會受到颱風的襲擊。 近年來,超強颱風「山竹」(2018年)和「天鴿」(2017年)帶來的災情令人震驚。僅2018年9月,「山竹」造成的直接損失就達到了46億港元,這還不包括業務中斷和人員傷亡等無形損失。

最近,香港剛剛經歷了自1884年以來最大的暴雨,創下了1小時158.1毫米的破紀錄降雨量,黑色暴雨警告持續了超過16小時,政府認為這是500年一遇的極端天氣。

這次暴雨造成了許多嚴重破壞和經濟損失,黃大仙港鐵站嚴重水浸,港鐵觀塘線的4個站停運,這是香港地鐵開通40多年以來首次涉及行車隧道水浸。

此外,許多地區也遭受了嚴重的水浸,包括黃大仙中心北館、鰂魚涌東匯坊地下商場等多個商場,還有多處地方「火牛房」水浸及停電,影響民生及生意損失非常嚴重。 暴雨往往來勢迅猛,發展迅速,很快超出了預期應對能力。

與此同時,熱浪的影響也愈來愈頻繁, 歐盟氣候監測機構指出,上個月是有紀錄以來最熱的9月,今年1至9月的平均氣溫比工業化之前高出1.4°C,情况令人擔憂。

近年來,極端氣候事件的發生頻率和經濟損失不斷增加, 根據瑞士再保險公司(Swiss Re)的數據統計,近10年(2012-2021年)全球極端氣候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大幅攀升9倍至1.93萬億美元,遠高於1980年代的2140億美元。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發布的《2023年全球風險報告》 (Global Risks Report),各國企業均認為未來10年可能發生的商業風險中,氣候行動失敗和極端氣候排名前兩位。

近期的極端暴雨及超強颱風是香港從氣候變化中所受到的痛苦教訓和強烈警示。除了政府必須加強氣候適應的準備外,物業業主也應加強保護其資產,進行氣候變化風險評估,以識別潛在的危險,如水浸、熱浪、山泥傾瀉、超級颱風等,並採取相應的預防措施。

例如,可以考慮將原本放置在物業較低窪或地下室的機電設施,提高地台高度或加裝可拆卸式防水閘門,增強水泵和排水系統,並設置水位感應斷電裝置,高風險地方亦可考慮安裝自動式升高防水閘,以免受到水浸的影響。想像一下,加裝一個防水閘門可能只需要投資幾千元至幾萬元,但更換受損的電器設施可能需要花費幾十萬到幾百萬元。

香港綠色建築議會於今年6月推出了全港首份《建築環境氣候變化框架》(http://general.hkgbc.org.hk/download/ccf) ,協助業界制定淨零目標,為業界提供了一套碳中和及氣候變化風險管理的工具,有助於業界加強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該框架詳細介紹了如何應對香港常見的氣候變化風險,如水浸、熱浪、山泥傾瀉、風暴等。

該框架還介紹氣候變化風險評估之步驟、工具及圖表等,首先,成立由企業內部不同專業人士組成的團隊,如維修、物業管理和工程部門,幫助識別建築物可能面對的各項潛在風險,例如颱風、水浸、海平面上升、熱浪、乾旱和暴雨等。然後評估不同風險影響程度和範圍,包括分析潛在風險事件的概率、強度和可能的影響,以及對人員、財產和環境的風險評估。此外,將氣候相關的風險記錄在風險登記冊中,確定哪些風險是不可接受的,並根據風險等級確定風險緩解行動的優先順序,制定風險緩解計劃,該計劃應包括明確的目標、行動計劃、責任分配和監測評估機制等。

最後,近年來氣候變化引發的極端天氣造成了人命和嚴重財產損失,對物業進行氣候變化風險評估工作實是刻不容緩,也是非常好的投資。 預防勝於治療,而且更具成本效益。

環境社會及企業管治基準學會(IESGB)

[鄺超靈 全民造ESG]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