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莫建成:夜市是每個地方的故事 香港故事要由港人來說

發佈於

【明報文章】近來坊間討論最熱烈的事情,相信一定是「香港夜市」。筆者先談談坊間對夜市的理解。以傳統定義來說,夜市可以有兩個意思:第一個是晚上的消費市道;第二個是晚上的市集。無論如何,夜市就是夜晚的經濟活動。

各位讀者有否察覺,自政府啟動「香港夜繽紛」後,已絕少用「夜市」這個大家耳熟能詳的名詞,並改用相對較陌生的「夜經濟」一詞。推動夜市也好,搞活夜經濟也好,都是希望本港夜間市道再次蓬勃起來。其實,筆者最近不斷思考,也問過不少朋友,究竟香港需要怎樣的夜市?

泰韓台等地夜市的共通點

內地、台灣、泰國、新加坡、韓國及日本,都是港人的熱門旅遊地之選。而不少港人到訪這些地方,都會「行夜街買嘢,行夜市食吓地道嘢」。以港人喜愛到訪的台灣為例,主要大城市都有甚具規模及聞名的夜市,例如台北士林、台中逢甲、高雄六合等。而這些夜市主要的賣點是星羅棋佈的地道小食店和攤檔,當然也少不了售賣各式當地商品的店舖。

至於韓國首爾明洞夜市,幾乎是遊客必到的景點。明洞夜市可以是晚間經濟活動的混合體,該區有大量潮流服飾店及大型購物商場,而晚間整條街都是韓國傳統小吃攤檔,更有數不清的各式餐廳及咖啡店等。

多說一個例子,就是泰國曼谷。當地有大大小小夜市,以有摩天輪為地標的河濱碼頭夜市為例,場內有海量商店,除了有地道美食攤檔,餐廳和酒吧當然不會缺少,還有大量服飾店和文創商品店等等。

上述地方的夜市都有一個共通點,除了是聞名的旅客景點,亦是本地人經常到訪的熱點,消費水平十分平民化,可帶動社區經濟發展之餘,又可向世界展現其文化底蘊。

大家應該還記得,本港在新冠疫情肆虐期間幾乎沒有遊客訪港,百業蕭條;惟有大量食肆和商舖能夠捱過疫情存活下來,主因就是得到港人支持。這情况說明一點:每個城市的經濟活動主要是靠本地人支持。

好了,說到這裏,筆者希望讀者不會覺得我離題。我想自問自答在上文已提出的一個問題,並帶出一個信息:香港需要怎樣的夜市?就是以港人為出發點的夜市,香港故事需要由香港人來說。

港府欲重振夜經濟,不少人提議以過往成功的大笪地模式,重啟充滿香港地道文化的夜市。然而,最終政府推出被「熱烈」討論的香港夜繽紛活動。而夜繽紛的內容,相信各位讀者都有不少「體會和領悟」,筆者在此不贅。

筆者現在經常仍會與街坊好友有緊密接觸,過去幾個月我與不少人談論香港情况,主要話題都離不開「夜晚條街無人」、「大家都慣咗早返屋企」、「唔開心所以唔係好想出街」;而結論主要有4點,包括疫後生活模式改變、經濟欠佳消費意欲低迷、儲錢去旅行、很多人出現信心危機。

重振夜經濟 忌長官意志

在近日言談間,我們會討論一下夜市問題。綜合與各方的討論和觀察,倘政府希望重振本港夜經濟,首先要重振港人信心。而這個事情應該怎樣做,在現時社會狀况下就要看政府的智慧了。相信大家明白我的意思。

筆者認為,政府不要以長官意志重振他們所說的夜經濟;建議當局在旺區撥出土地,以最少的規管讓人經營,以消費平民化的地道美食為主,當局只要管好衛生和防火便足夠。而夜市可配合周邊商舖的營業,由市場帶動本港夜市重啟。

筆者還有兩點想提出:重啟夜市可帶動基層就業,又可推動社區經濟發展。原因好簡單直接:夜市攤檔可讓基層市民自力更生做小生意餬口之外,還可帶動不同經濟活動,包括運輸物流、物品生產及各類文職工作等。

另一方面,社會經濟狀况仍未復常,很多基層市民仍生活於水深火熱中。若政府希望吸引市民出夜街吃喝玩樂,就有需要延續派發消費券,向市民提供消費誘因。

冀考慮設長期夜市 由市場導向

香港是資本主義社會。社會昔日的成功,是市場主導、政府為輔的經濟發展模式。筆者希望政府能認真考慮設立長期夜市,並由市場導向發展地道文化夜市,不要再舉辦「這裏做幾天、那裏做幾天」兼食物售價高昂的「做騷式」夜市。

每個地方的夜市,都蘊含着當地文化和人民素養。香港的夜市就是香港文化的展現,並可以讓香港人向來自世界各地的訪客,說出地道的香港故事。

作者是民主黨副主席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莫建成]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