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副刊

沙發薯:何晞賢與楊悅盈

發佈於

【明報專訊】我們都是何晞賢?

以下劇透。死亡遊戲完了,日常生活還是要過,這就是第15集,全劇結局的主題,《那年盛夏我們綻放如花》是因為這集被人「捧上神枱」。第14集尾聲,楊悅盈不畏科技公司MTCC的強權,嘗試在「記者會」上揭露其人工智能及聲波裝置殺人的真相,然後被帶走;那些不夠勇敢的人如何晞賢,在第15集終於回到家中牀上,不用擔心沒有回覆信息會「爆頭」而死,可以「一覺瞓天光」,才發覺背負如此遊戲沉重記憶繼續生存的自己,日常生活是另一場「死亡遊戲」。

因為之所以想死,是曾經對這個世界有期望。《那》的學生在名為「已讀不回死全家」的群組中玩死亡遊戲,他們其中一個勝利條件,是找出4個目標人物並把他們殺死,但來到第13集,才發現4個目標人物不是欺凌人工智能「群組管理員」學習對象羅彥輝的4個同學,反而是4個曾對他釋出善意,他以為會回覆他信息的同學,包括楊悅盈。有期望才會有失望,能夠已讀不回的人,都必先收到信息,是被依賴和信任的人。

曾經嘗試成為楊悅盈

群組中那場「死亡遊戲」,以威脅、焦慮、恐懼離間同學感情,日常生活那場「死亡遊戲」,就反映在何晞賢第15集的那句對白,「為什麼你們可以如常上班和上學,甚至去玩,好像什麼事都沒有發生過」,人們因為無力感互相指摘,最後倖存者之間的依賴和信任也一點一滴消耗殆盡。

是什麼讓我們活成了何晞賢?怯懦的他在這場遊戲中總是不敢做選擇,還在好些重要關頭選擇逃避,不同角色都罵他靠楊悅盈才能夠存活下來。在遊戲結束後,他面對滿城的MTCC廣告憤怒卻不敢發聲,心有創傷的他亦不敢再用可使人「爆頭」的電話。網民說「我們都是何晞賢」,是人逐漸變得麻木,只能偶爾重遊故地,希望有些痕迹證明一切存在過。然而楊悅盈被軟禁後,選擇學習寫程式,即使失去自由,也努力尋找破局的可能,「無論任何時代知識都是重要的」,近日有人重獲自由時如此說。

其實我們都不想只是何晞賢。那年盛夏,就算我們只是何晞賢,都有那麼一刻看着楊悅盈孤單的背影,主動牽起她的手,想要成為對方的同伴。而我們現在之所以明白何晞賢,是因為我們都曾經嘗試成為楊悅盈,花綻放後會凋零,其屍體卻會孕育新的生命。●

文:劉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