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李輝:幼教改革 化危為機

發佈於

【明報文章】新學年開始了,香港各幼稚園又開始忙碌起來。但有人歡喜有人憂,過去3年來,在疫情、移民和出生率下跌的三重打擊下,很多幼稚園面臨收生困難。2021年全港新生兒有38,684人,見1966年以來歷史新低。教聯會今年初公布的調查發現,近八成幼稚園在2022年面對收生減少問題,半日班幼稚園平均減少了23名K1學生,而全日班幼稚園收生平均減少19人,約佔26%學生;預期2024/25學年幼稚園收生將跌入低谷。業界更盛傳,來年或有近百間幼稚園結業,佔全港總數約一成。香港幼教界人心惶惶、人人自危。常言道:危機危機,有危便有機,此時正是實施以下改革措施、全面完善香港幼教的絕佳時機。

順應國際潮流 實施4項改革

第一項改革就是打破託(育)、幼(教)二分的局面。藉此危機,香港不妨考慮順應「託幼一體化」的國際大趨勢,將幼教擴展到整個學齡前階段(0至6歲),徹底打破幼稚園教育和幼兒中心託育的界限,實現0至3歲和3至6歲兩個階段的直通。例如,同樣面臨適齡幼兒銳減的問題,上海就選擇了走託幼一體化的道路,通過本地立法鼓勵幼稚園向下延展,在原有小班(3歲)、中班(4歲)、大班(5歲)的基礎上,開設2至3歲甚至1至2歲的低幼託班,形成「3+1」甚至是「3+2」的託幼一體化格局。

香港當下的情况是,3歲或以下幼兒既可在獨立的幼兒中心,也可在幼稚園內開設的幼兒中心(又稱幼稚園暨幼兒中心)接受託育服務。但香港幼稚園普遍是半日制,而幼兒中心則向有需要的兒童和家庭提供全日制託育服務,這樣就形成了「園中園」格局。

那麼,筆者想請大家思考的是:香港是否可以借鑑上海模式,允許並資助所有幼稚園開設1至5歲共5個年級呢?這個改革方向,是值得深入探討。

第二項改革,就是全面普及全日制甚至是長全日制。在少子化和經濟復蘇雙重因素的拉扯下,香港特區政府應該考慮順應幼教全日制的國際潮流,全面資助全日制甚至長全日制(8小時以上)。疫後香港經濟逐漸回暖,雙職家庭漸趨普遍,對全日制學額需求增多。雖然特區政府已經將幼稚園學額調整至每1000名3至6歲幼兒,全日及半日制學額各半,惟仍難以應付雙職家庭的殷切需求。

筆者曾長期在澳洲工作,其託幼機構均是100%全日制(但家長可彈性選擇入託時間),很多機構更是提供早七晚六、每天長達11小時的服務,滿足各個工種家長的彈性需求,解決家長後顧之憂,為經濟發展提供託育保障。

第三項改革就是全面推行託幼機構小班化,以追上國際標準。以幼稚園為例,2017/18學年起實施的優質幼稚園教育計劃,規定師生比為1:11(包括副校長及主任)。但事實上,2021/22學年本港幼稚園平均師生比,已跌至1:6.1(私立)和1:8.2(非牟利),兩者皆遠超政府要求,甚至超越了歐美先進水平。以筆者工作過的悉尼為例,新南威爾士省的規定是兩歲以下為1:4,2至3歲為1:5,3歲以上為1:10。

對於本港業界的既成事實,特區政府不妨做個順水人情,考慮在財政預算和教育條例方面做相應調整,將事實存在的低師生比合法化、條例化。

第四項改革,就是為早期融合教育提供應有的資源和配套。在這方面,滬港台兩岸三地中,就屬台灣做得最好,並逐步採用「全納教育政策」,從理論到實踐都走在最前面。上海也為「十四五」規劃出台了16字方針的早期融合教育政策:「普特融合,隨班就讀,園本課程,一人一案。」香港無疑是最落後的一個,應奮起直追,考慮推進早期融合與特殊教育,為每所幼稚園配備一名專業教師,並資助院校開設相應本科專業,在5年內培訓1000名合資格從事早期融合教育的師資。

改革未動 糧草先行

自古以來,凡輕言改革者,必將被改革所反噬;未經周密籌劃的改革,也終將失敗。因此在實施上述改革舉措之前,各方應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澄清概念,轉變認識。適齡幼兒銳減,讓狂熱的幼教投資者清醒認識到,幼教行業並不是一門穩賺不賠的生意。藉此機會,應該通過宣傳教育、立法規管,改變本港各界對幼兒教育的看法——幼教跟安老服務一樣,應該是一項社會福利、一項公共服務,應該以公辦、普惠為主,私營、牟利為輔,而不應該本末倒置,把它變成一部新自由主義政策下賺錢的機器。

二是立法規管,與時俱進。香港目前沒有一個統一的學前教育條例。幼兒中心循《幼兒服務條例》運作,幼稚園按《教育條例》營運。《教育規例》釋義指「全日制幼稚園教育(full-day kindergarten education)指學生在學校接受的幼稚園教育,而在其上學的任何一天內,上課時間為下午1時前開始至下午1時後結束的一段頗長期間(1982年第237號法律公告)」。這項41年前的法律條文,無疑是跟不上時代步伐。而託、幼分治的局面,也殊不理想。

上海已經率先推出《上海市學前教育與託育服務條例》,今年1月1日起施行。香港不妨考慮上海託幼一體化這種立法的做法,出台一部全新的學前教育條例,反映時代變化和需求。

三是展開科研,未雨綢繆。疫後重生,在特首李家超帶領下,香港進入了由治及興的新局面。各項人才引進計劃陸續推出,短中期來看,本港人口數目與品質將有一波小高峰。因此,特區政府亟需展開中長期人口發展科學預測,並對未來5到10年相應的託育和幼教學額變化、師資需求及師訓份額變化,做出精準預測和科學規劃,未雨綢繆。

當下,特首正在為今年施政報告展開調研。特區政府如果能夠認真考慮並實施上述改革舉措,將會為特區未來發展注入無限生機和活力,為引進的人才解決其後顧之憂,也為大灣區經濟發展提供有力保障,令一國兩制下的香港煥發青春!

(筆者按:本文觀點與作者單位無關)

作者是香港教育大學幼兒教育講座教授,曾任上海師範大學上海學前教育學院院長,兼任澳洲麥考瑞大學榮譽教授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李輝]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