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馬逢國:夜市集≠大笪地 可借鏡內地車尾箱市集

發佈於

【明報文章】最近有關利用舉辦夜市搞活夜經濟的討論甚囂塵上,行政長官也給予肯定,並表示會交由同事研究。筆者支持搞活夜經濟,但不能單辦市集,應配合市集舉行多元化活動,豐富夜經濟的內容,吸引「收工歸家族」出門。內地近兩年興起「車尾箱市集」,透過低入場門檻鼓勵青年投身創業,為「宅家一族」創造新社交場地;再配合推出文化和旅遊消閒活動吸引旅遊人士去拉動夜經濟鏈運轉,這模式值得香港借鏡。

最大前提是設法扭轉「宅家」習慣

疫後復常的香港晚上被形容為「水盡鵝飛」,究其原因是港人在3年疫情間養成放工就回家、飲食靠外賣、消遣是上網。所以,搞活夜經濟的最大前提應是設法扭轉大家「宅家」的習慣,能鼓勵和吸引大家恢復出外活動就已是成功了;倘能同時「刺激經濟、拉動消費」就是額外成果。本人認為,從內地相繼有城市舉辦「車尾箱市集」的成效來看,毫無疑問是達到吸引群眾走出家門這目的,附帶為年輕人提供創業、表演和社交的新機會,甚值得香港參考。

內地「車尾箱市集」成功之處首先是低成本運作,只要有輛車,打開車尾箱就可擺攤,只需交付「場租」及做簡單佈置;二是不限經營內容,由手工藝創意到售賣食品、飲品等都可以,既多元化,也提供一個創業機會;三是場地經營者設立一片表演區和休息區,成為一個社交環境,大大提升「夜市」吸引力。

相比香港之前推出的美食車,先要投資一筆龐大資金購置車輛,又要申請牌照,「未見官先打八十大板」;或政府轄下的街道市集,均設固定位置,不可越雷池半步;又或類似旺角女人街和廟街那些攤位,需每天開檔時搭建、收市時拆卸,要成本和花偌大勞動力,還要覓地存放支架。而車尾箱雖然可應用面積有限,但好處是成本低、運作易和機動性強,可隨時「搬場」,即使經營不理想,退出時也沒有大損失。

當然,場地來源和管理、食物安全及環境衛生是最大問題,惟只要香港各界都同意攜手推動夜經濟的話,上述問題都能解決。場地上可使用現有公營或私營停車場,例如尖沙嘴海運大廈露天層,除了景觀極佳,面積也相當大,位置和配套更好,毗鄰商場就有不少食肆和娛樂配套。其他選擇包括西九海濱、運動場、公園和一些閒置土地,因為不需像年宵市場般耗時搭建,只要管理完善,晚上收攤後清潔一番,並不會影響翌日正常使用。

審批須拆牆鬆綁 門檻降至最低

審批方面,政府管理當局必須拆牆鬆綁,將門檻降到最低。若要按食物牌照般審批,那能夠擺上攤的,肯定只有財力雄厚的財團或連鎖店了。這就失去設立夜市集的原意。

車尾箱夜市另一優勢是,由於場地和擺攤者都不需大額投入,故既可以是短期試驗式舉辦,更可配合節慶和特別活動,例如「維港海濱節」在毗鄰空地或停車場劃出一片舉行;更可分區輪流舉辦,這個月在中環海濱舉行,下個月到元朗,目的就是將區內市民從家中拉出來,改變「宅家」習慣。

內地幾個夜市發展成效明顯的城市,更同時推出配套的旅遊項目、文化活動。擁有全球著名港灣風景和作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香港,是否也可借鏡推出維港夜遊、舉辦海濱音樂節等文化藝術活動呢?筆者早前與娛樂界同業交流時,大家全力支持設法扭轉放工歸家的習慣,更提出既然電影早場有優惠價,希望戲院經營者也考慮推出晚場優惠;另外也可增加夜間表演項目,之前就有意見提出在西九文化區推出夜間文藝表演。倘能配合舉行夜市,相信會相得益彰。

至於擔心新市集會否影響原來的夜市,例如女人街、廟街,以及現時人流已經見少的商場和食肆經營,若說完全無影響是過於樂觀,但人流增加後會流向哪方,就要各師各法了!新夜市出現的同時,現有市集就需提升競爭力,商場食肆也要加強吸引力,况且提升競爭力也是刺激經濟的重要手段。現時已有多家財團表示會延長商場營業時間,相信各界對帶旺市場氣氛的措施都會支持。只要大家同心協力,定能恢復香港不夜城和魅力之都的活力。

作者是立法會議員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馬逢國]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