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港聞

劉佩玲:內地客增 冀理賠更方便

發佈於

【明報專訊】近年內地人選擇來港買個人保險產品的趨勢持續上升,但內地數據出境受規管,香港保險公司在處理相關保單時面對不少困難。香港保險業聯會行政總監劉佩玲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內地投保人如因病求醫,現需要自行將醫療紀錄帶到香港,業界需花時間查核,而在內地居住的港人在申索本港醫療保險賠償時,亦同樣有困難。劉佩玲期望日後本港與內地可建立便利渠道,容許業界在得到投保人同意下,可直接向內地醫療機構取得證明文件,處理索償會更方便。

據保監局統計,自2005年4月起,本港保險公司向內地訪客發出、至上月底仍有效的個人保單有逾220萬份;在今年首6個月,內地訪客個人新做保單逾9萬張,涉及保費約319億港元,佔同期整體業務1031億元的31%;其中第二季新做保單數目及保費,分別較首季增長63%及1.3倍,若從產品類型看,次季新做保單涉及保費金額,亦普遍較首季有明顯升幅(見圖),反映愈來愈多內地客來港買個人保險。

劉佩玲稱,本港危疾、醫療保險等受內地人歡迎,客戶投保時保險代理一般會按「摯誠原則」,信任顧客提供的資料而批核,但處理索償時,以醫療保險為例,投保人須提供住院證明及以往的健康報告,才可申請理賠。

有客省外就醫 盼全國通行

劉指出,如內地投保人在港接受醫治,保險公司可直接向醫院查核醫療紀錄,但若投保人入住內地醫院,保險公司則要依賴投保人自行提供資料,保險公司須花額外成本查核文件,「這個人(客戶)、醫院是否真的?他是否真的有事?這些都要時間,亦要另外投入資源去做」。她表示,現時本港保險公司做法,一般只接受內地達某級別醫院的醫療費用索償,並按相應醫院文件的規格等,核實真偽。

因此,劉佩玲期望兩地政府可就醫療紀錄南下建立機制,容許保險公司在取得投保人同意的前提下,向內地醫療單位查核病人相關資料,協助理順申索賠款流程。現時特區政府以大灣區為框架與內地洽商「數據南下」,劉指出,部分投保人或在上海、北京等地就醫,期望日後在機制運作暢順後,數據南下安排可進一步擴至內地其他地方。

方便北上養老 減社會負擔

引入內地醫療數據除有助業界為內地人核保,亦有助紓緩本港社會問題。劉佩玲稱,特區政府鼓勵長者到內地養老,但不少長者憂慮在內地如何處理醫療開支;她期望日後在香港投保的長者,退休後若考慮北上居住,在內地一旦有醫療需要,同樣可在獲知情及同意下,讓香港保險公司查核醫療紀錄。她認為政策若可以落實,有助鼓勵港人北上安老,減輕本港人口老化帶來的社會壓力。

助釐定保費 推動產品創新

除醫療數據,劉佩玲亦冀爭取其他社會數據「南下」,助本港保險業界更精準釐定保費及建立風險模型,例如內地居民出行習慣、交通數據等。她解釋,精算師設計保險產品時須計算一系列數據,以決定特定人群或年齡層人士的投保價格,然而業界現時只知香港情况。她舉例,本港有保單服務與大灣區相關,例如上月推出的「港車北上」,若未能取得內地數據,難精準釐定保費。

另外,保險公司亦需數據助建立風險模型,劉期望日後可與內地氣象、渠務、交通等部門建立機制,取得數據。她說,香港保險業聯會與天文台有合作關係,例如每當有颱風襲港,會結合天文台及保險業聯會數據計算公共經濟損失,建立風險模型,日後若可取得大灣區天災相關數據,在港分析,業界可建立地域更廣闊的風險模型,促進產品創新、就減低風險作出建議。

(數據過河系列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