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陳帆川:年輕人喜歡看字幕 如何改變影視業?

發佈於

【明報文章】愈來愈多年輕人看影片時喜歡開啟字幕。這個細微的習慣改變,如何影響影視行業?

英國民調機構YouGov今年7月在美國訪問了1000人,發現逾六成18至29歲受訪者,即使看他們母語的電視節目時都會開啟字幕,高於30至44歲人士的37%,以及45歲或以上人士的30%。這令很多人感到意外,因為英美影視作品一直不帶字幕。一般人認為年紀愈大、聽力愈差,才要看字幕輔助,但調查結果卻恰恰相反。

美國語言學習網站Preply另訪問了1500人,嘗試找出人們看字幕的原因。說要靠字幕去更好地掌握劇情,以及認為演員說話太難聽懂所以開字幕的人,各佔約四分之一;15%人說因為音效太模糊而開字幕;9%人因為精神難以集中而開字幕。至於因為身體障礙問題,以及因學習新語言而開字幕的人,僅分別佔4%和6%。

Vox今年初在YouTube發布了一條大受歡迎的短片,解釋為什麼母語為英語的人,現在看電視、電影都要開字幕才聽得懂。據該影片解釋,那是因為現代混音技術是為戲院音響而設計,令演員對白在電腦和電話等平台播放時,跟背景音樂和音效混在一起,難以分辨。

非英語作品 迎前所未有機會

另一個令字幕流行的推手是Netflix。該平台在全球採購成本相對低廉的非英語節目,再配上多達28種語言的字幕,推廣給全球訂戶。韓國的《魷魚遊戲》、西班牙的《紙房子》,都是其大熱全球的例子。

韓國導演奉俊昊在2020年憑《上流寄生族》奪得金球獎最佳外語片,於台上致辭時表示:「一旦你克服了一英寸高的字幕障礙,你將會看到更多精彩的電影。」可見外語片要打入英語市場,其實不容易。如今科技與全球化令年輕觀眾對於字幕及非英語節目更加受落,為非英語國家的製作帶來前所未有的機會。

香港是一個有趣例子。港產片早在上個世紀已經因政治及發行原因,加配中英文字幕,賣埠全亞洲,而大部分觀眾看荷李活電影都需要看中文字幕。至於免費電視則因廣播規例的規管,黃金時段節目全部都有字幕,令字幕早於互聯網改變全球用戶習慣之前,港人已非常習慣看字幕。

然而當非英語國家都乘着全球化,希望影視娛樂衝出本土,香港卻似乎反其道而行,一直打本土牌和本土情懷,在國際上寂寂無聞,部分電影竟然也能大破票房紀錄。這種逆世界潮流亦能大獲成功的現象,成為了另類的香港特色。

作者是新聞工作者、文化評論人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陳帆川]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