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江玉歡:建立香港城市更新體系 離不開科學穩健財政規劃

發佈於

【明報文章】香港城市更新計劃是百年之事,而非一年或一屆政府之責。目前本港面臨沉重的舊區改造、舊樓維修壓力,之所以舊區問題如雪球般愈滾愈大,根本上因為多年來,針對該問題的政府部門存在職權分佈不均、欠缺可持續資金、力量未能統籌起來。

對於香港今後城市更新問題,包含市區重建、舊樓修復等問題在內,政府勢必要制訂長遠的「香港城市更新體系」,統籌市區空間,整合破碎存量資源,將老舊樓宇融入整個城市更新體系中。而這一體系的形成,離不開科學的財政規劃。這裏提到的財政規劃,除了政府應做好長遠財政規劃,亦有義務教導市民為樓宇復修等做好自身財務規劃。

推進城市更新的核心問題

在政府層面,放眼全球,但凡涉及整個城市規劃和發展的財政預算,都在各地整體財政規劃中佔比不小。與傳統的單個建築規劃類項目相比,城市更新工作涉及面廣,特別是改建擴建類和拆除重建類項目,項目體量一般較大,往往涉及舊樓整體評估、舊區基礎設施統籌。對於特別老舊、市民呼聲已久的舊區,還會涉及徵地拆遷、基礎設施建設、公共設施開發及產業開發營運等環節,整個項目周期長,資金需求量較大。

如今香港樓齡逾50年的樓宇已有近1萬幢,市民對於高品質生活環境的需求,已成為當前香港城市發展的主要矛盾之一。在這種前提下,面對高數量和高質量要求,香港長遠城市更新項目如何有效地、最大化利用政府撥款,如何有效保障項目經濟收益與社會效益實現動態平衡,是當前香港城市更新項目有效推進的核心問題。

設專用基金 乃長久之計

一般而言,城市更新項目主要資金來源有4類:政府自身財政撥款;社會資本投入資金;物業權利人自籌資金;及市場化融資資金。目前港府在推行舊區改造項目時,主要資金來源是依賴當局財政,這也是國際上其他地區主要採取的方式之一。雖然港府往往以財政實力雄厚為人稱道,惟今年財政預算案卻也不得不面臨巨額財赤的事實,倒逼政府更應針對城市更新項目做好總體財政預算,避免將不同項目開支分散處理,造成重複撥款、資源浪費,亦可避免遺漏或資源錯配,將錢用在刀刃上。

另一方面,港府亦應考慮其他資金來源。目前政府承諾先出資幫1000幢舊樓修復,但本港不止有1000幢舊樓,而是有幾萬幢樓宇面臨修復問題。隨時間流逝,任何建築都無可奈何會逐漸走向老化。樓宇修復、舊區維護等問題不會隨着時間流逝而消失,反而會愈演愈烈。跟不斷膨脹的城市更新體系相比,港府財政明顯不夠堅挺。引進社會資本參與,集中多重力量,建立專為舊區改造、城市更新所用的基金,應是長久之計。

當局需引導市民做負責任業主

在業主而言,樓宇是私人財產,我們的業主對於其所持屋宇狀况負責任,政府亦有協助業主就修復樓宇做好財務規劃的責任,為樓宇修復未雨綢繆。依賴大筆公帑去修復私人樓宇,想必並非全社會都能接受,亦不能長久持續。政府積極正確的引導,對於增強業主在修復樓宇上的意願很重要,引導市民爭當「負責任的業主」。

在這方面,我們可以做的事情仍有很多,譬如推廣改革大廈公契指引;或政府採取鼓勵措施,為不同樓宇引入專業的公契經理人,定期對大廈或私人屋苑做預防性的檢測或保養工作;加強培訓大廈維修的專業人員,做好大廈維修成本預估,控制維修成本;及向業主提供必要的大廈維護相關知識。

同時在財務儲備方面,目前建築行業內普遍的共識是,港府亦應在全社會範圍宣傳,為業主提供思路。譬如在大廈公契,引入規範業主對於專門針對該大廈維護或修復的「特別基金」設定供款安排及維修保養要求等,做好儲備,以保持屋宇良好狀態,延緩重建需要,減輕公共財政壓力。

考驗政府統籌、眼光、行動力

總言之,屋宇修復、舊區改造以至整個城市的更新體系,都依賴合理的規劃和長遠藍圖。若只聚焦於當前一兩項工作的成效,而對於核心的、深層次問題不談,則會令我們的城市永遠裹足不前,令我們的市民永遠只能住舊屋。

我們每一名市民都是這個城市的主人,都有改變這個城市的力量。如何將力量集中起來,發揮到最大,這便是政府的功課。同樣道理,香港城市更新體系能否真的促進我們的城市走向更好未來,是否能夠讓每一名市民都能在這個過程中發揮「主人翁精神」,這也考驗本屆政府的統籌能力、眼光、視野與行動力。

作者是立法會議員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江玉歡]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