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即時港聞

調查:僅一成半基層長者疫情間常與子女聯絡 社協促設社區保姆 (16:38)

發佈於

本屆政府提出要「精準扶貧」,關注獨居長者及雙老,香港社區組織協會今(20日)發布基層長者戶需要研究,表示基層長者在疫情期間缺乏子女支援、面對數碼隔閡以及基層醫療支援下,感到嚴重孤獨,有慢性病患者表示難以尋求醫療支援,社協促請政府設立社區保姆,從精神角度出發,關注基層長者需要。

社協及香港老人權益聯盟,與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合作,以疫情為背景,於去年7月至今年1月,與162名基層長者戶進行訪談,以了解長者戶需要。調查發現僅一成半受訪者會與子女經常聯絡,而整體基層長者的孤獨量表得分達9.2分。

社協組織幹事連瑋翹指出,受訪者中有八成半人患有慢性病,三成六人認為自己健康欠佳,比整體長者情况嚴峻幾倍,有長者於疫情時表示難以獲取接種疫苗資訊、不懂用快測包時又難以尋求協助。他指調查發現基層醫療需求與情緒健康相連,越難尋求醫療支援的長者的孤獨感越嚴重,情緒狀况愈差。

調查進行間,社協從社區上聘請婦女,於疫情期間打電話關心基層長者、陪他們複診,解決獨居長者的疑難,其中50戶參與調查,結果發現得到支援的長者的平均孤獨量表得分為8.2分,較未有參與計劃的長者(平均得分9.5分)低。

社協組織幹事吳衛東指政府的「精準扶貧」策略文件中,提到會有十八區關愛隊定期探訪長者,但他擔心社區內有不少隱蔽長者,期望引入針對性的社區保姆服務。社協組織幹事廖智皓稱,現時服務較多以地區、單位劃分,少從鄰里角度出發,期望透過居住於附近的保姆與長者建立鄰里互助,教導他們使用在手機上「HA GO」程式或網上預約門診科服務,帶動長者重現社區。社協亦促請政府於長者中心增聘恆常數碼大使,教導長者使用電子產品。

連瑋翹指本年度推出的「慢性病共同治理計劃」的收費難鼓勵基層長者參與,希望促請醫管局醫生門診的全面性,如提供更彈性的預約方式及時間,及為他們提供固定的家庭醫生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