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副刊

追蹤T形街牌廿載 見證數量減半

發佈於

【明報專訊】街牌都去哪兒了?10個舊式T字形街名牌(T形牌)接連失竊,下落未明。隨舊樓重建逝去的T形牌豈止這些,根據官方紀錄,仍於街道可見的不足80個。現存T形牌大多隱身牆上一隅,其為途人指路的功能,早已被路邊的新式長方形街牌取代。T形牌不為指路,於社會的存在價值何在?香港歷史研究社(史研社)理事長李澤恩走遍全港,在大街小巷尋覓T形牌多年,他如是說:「見到塊咁舊的街牌,代表着你已經身處在一個舊區,一個香港很久之前已經有人生活的地區。」

早於廿幾年前,李澤恩已與同好四出為T形牌做紀錄,至今合共記錄到接近200個。不過最初他們並沒有公開所在地,因失竊案時有發生。2000年代初,已有人趁裝修工程進行期間,偷走T形牌。近年他們的想法有些改變,「一來多咗人關注香港歷史,二來可能真是關乎疫情,大家留在香港無咩好做,周圍走周圍看,多咗人留意」。有心人陸續自行記錄T形牌蹤影,促使史研社決定公開清單,讓眾人可以報料、交流。

facebook群組「香港舊式街牌@史研社」由史研社在2021年建立,時至今日已有逾6000個成員,幾乎每天都有新帖文,分享各區的T形牌資訊。他說群組的確帶來好處,「這幾年有些朋友見到一些新發現的街牌,會在群組裏出聲;甚至像這次有街牌不見了都會出聲,引發一些迴響」。這次深水埗T形牌連環失竊案,首見於7月中的一則帖文,群組內一眾愛好者早已議論紛紛。

舊式T字形街名牌僅在舊區出現,因為這種款式自1960年代後已不再採用,為殖民時代的產物。路政署回覆查詢指,截至今年8月中紀錄顯示,一共有76個舊式T字形街名牌分佈於8個地區(深水埗區、北區、大埔區、九龍城區、油尖旺區、中西區、灣仔區及東區)、約60多條街道。

部分因裝修工程短暫重現

你會否好奇為何T形牌大多在牆上,甚至是難以觸碰的高處?從前它們也佇立在路邊,只是易於拆除的,早在1960年代被新款取代。現存T形牌位於高處或被遮蓋,或許是其逃過一劫的原因,卻使人們難以追尋蹤影。李澤恩說發掘T形牌「好睇彩數」,可遇不可求。近年曾有網友報料,發現佐敦炮台街有一個未被記錄的T形牌。原來裝修工程把招牌拆除,使T形牌重見天日,可惜現身時間短暫,「影完相之後轉個頭,人家裝修完又遮住嘞」。有些舊樓的外牆經過翻新,T形牌不再是白底黑字,而是與牆壁顏色一樣,遠觀難以察覺。此外,店舖招牌、舊樓僭建的鐵籠或把T形牌部分遮擋,「可能剩下少少,窿窿罅罅,我們都會記錄下來」。

每一個T形牌訴說着街道歷史,李澤恩說起其中兩個故事。油麻地的吳松街在T形牌上的寫法是吳「淞」街,其實吳淞是位於上海的一個地方,吳松街鄰近街道同樣以內地城市命名,「那裏的街名,是選擇了當時香港與華東地區哪些城市貿易往來比較多,如寧波街、上海街」。又看看沙頭角的車坪街,1920年代沙頭角鐵路曾經連接粉嶺和沙頭角,惟因成本問題運作十數年後停運。T形牌上的英文名稱為這段歷史作證,「英文是Car Park Street,像是停車場這樣」。如今不論是地政總署的紀錄,或是重新鑄造一個新的街牌,其英文街名已更改為拼音而成的「Che Ping Street」。

最早期的T形牌估計於1910年代出現,見證社會變遷逾一世紀。李澤恩稱之為「雙框」,英文置上,中文置下,分別由兩個長方形框框起。以物料分類,此時期的T形牌可分為全英泥製成(例:華寧里)、英泥框磁磚(例:下亞厘畢道),以及鐵框磁磚(唯一剩餘例子:石水渠街)。 李澤恩感慨道:「現在仲有呢3款嘅,好彩!」他曾見過非T字形的舊街牌,中英文名字一字排開,不過現時實物已被拆除。目前「雙框」T形牌只在港島區找到,大多鑲嵌在不會被清拆的建築物上。譬如「安泰街」英泥製T形牌位於前上環街市、現為法定古蹟西港城的紅磚牆上,相信被拆除的可能甚低。

相較起來,第二代T形牌遭拆除的風險更高,因為它們主要依附舊區的私人樓宇。第二代約於1930年代出現,由生鐵鑄造,斤兩十足,「一個人搬起來是困難的」。形態不再是雙框,而是由一個T字框圍起中英文街名。以其框角又可細分為3種:凹角(最常見種類)、圓角(港島區獨有)及方角(深水埗區獨有)。「方角的中文字從左至右寫,比較現代一點,所以相信它是比較後期一點的製品。」李澤恩估計圓角和方角是1950年代末才採用的款式,另一證據是其身處的建築物同期落成,「見過一些1950年代頭的舊相,拍攝同一個位置未見它(圓角T形牌)出現,後一點的照片就見到它了」。

T形牌正如其他街頭文物,往往少有文獻和政府紀錄記載,李澤恩和同好唯有比對舊照片,推算它們何時誕生。建於1920年代的灣仔藍屋,牆上有一個T形牌,不過對比歷史照片,相信是戰後才被裝上。早年李澤恩會翻查出版舊照片的書籍,引證舊式街牌的變遷。「近期有些少銀両在身,身痕就去eBay(拍賣網站),看看有沒有一些合用的可以買回來」。歷史照片甚至展示比1910年代T形牌更早出現的街牌,其製作物料不詳,款式亦沒有規範。李從博物館一張照片發現,花園道一條燈柱之上,曾經掛着這些粗製街牌;其後他亦在eBay買到另一張,「起碼自己可以收藏到一張有(存在過)的相」。

T形牌與舊區舊樓舊記憶共生,重建使其面對消失危機。路政署指,若得悉有舊式T字形街名牌的外牆將被拆卸,會要求相關負責人交回。署方會把具有保育價值的T形牌交予文物保育部門或博物館收藏,過去10年共有11個街名牌如此處理。

原址安置僅一例

李澤恩認為最好的保育方式,是讓這些街頭文物得以原址展示。然而,T形牌在重建後返回原居地的例子暫時只有一個——中環街市展出的「皇后大道中」街名牌。撇除此例,李澤恩嘆了一口氣,「係從來無,從來都無,例如喜帖街、即利東街,有keep起(T形牌)吖,無擺番上去咋嘛」。他曾經爭取深水埗一些重建項目落成後,可以原址安置T形牌;只是新樓入伙幾年,仍未見蹤影。部分T形牌現成為博物館館藏,就算不能重返街頭,李澤恩期望當局公開館藏清單後,可以考慮在博物館長期展示。康文署回覆查詢時則表示,自1990年代至今,香港歷史博物館共收藏31個T形牌(見附錄);博物館將因應展覽主題需要安排展示館藏。

李澤恩閒時仍會到舊區拍攝T形牌,更新舊式街牌地圖的資料,「路過當然都會望吓啦,路過行過唔好錯過」。 從前只有幾位同好記錄,現在網上群組有6000多人一同關注。下次到訪舊區,不妨抬頭找尋T形牌,聽聽它述說的歷史見證。

【附錄】

香港歷史博物館

T形街牌館藏清單(共31個)

港島:莊士敦道、巴路士街、利東街(2個)、耀華街、炮台里、百德新街、蘭芳道、威靈頓街、爹核士街、卑利街、崇慶里、堅拿道東、正街、李陞街、德輔道西(2個)、威利麻街、皇后大道西、第二街、種植道、德輔道中、遮打道(2個)、干諾道中、樓梯街

九龍:賈炳達道、深圳街、基隆街、九龍城道、南昌街

文˙朱令筠

編輯•王翠麗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