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經濟

脫鈎持續 美進口貨華佔比急跌

發佈於

【明報專訊】自特朗普就任美國總統後,便與中國掀起貿易戰,至拜登接任以來,戰線一直蔓延,多國逐步對華收緊進口限制。盤點貿易戰以來的數據,中國內地在多款進口美國的貨品類別中,明顯錄得急降,包括電子及半導體產品。在內地貨於美國出現退潮之際,其他地區反而乘勢而上,填補美國進口市場的缺口,如台灣、越南、泰國、墨西哥等,以上各國在部分貨品類別的佔比,更已超越中國內地。外媒分析,目前各國各業正將供應鏈從內地搬走,趨勢絕不限於某幾款貨品而已。

2017年為中國向美國進口的高峰期,當時佔美國進口貨品21.6%,到今年上半年,同一數字已大跌至13.3%,為自2003年以來低位,當時僅佔12.1%,2003年是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兩年,隨後便是中美貿易的蜜月期。

回顧疫情爆發之際,各類物資短缺,如口罩、半導體等供應均見不足,反而成為契機,迫使國際企業重新考慮如何部署供應鏈,今年以來好些美資便已逐步減少依賴中國。早前美國總統拜登再發布行政命令,禁制美國資金投資在中資先進半導體及量子計算範疇,使全球供應鏈更加割裂,趨勢一發不可收拾。

逐步減依賴中國 數十行業國家遷移供應鏈

《華爾街日報》分析,中國佔美國的進口貨比例減少,並非源於某類貨品急劇減少進口,而是因為數十個行業及國家正漸漸遷移其供應鏈。根據普查數據,不少廠房正遷往東南亞國家及印度。自2019年起,印度、泰國、越南等25個亞洲國家佔美國的進口貨比例已大幅超越中國(見圖1),2019年上半年該25國佔美國進口貨24.6%,中國則只有14.9%。此外,自去年起,加拿大、墨西哥進口貨亦逐漸在美國擴展市場。

疫情礙物流 加墨成美國進口市場新寵

由於疫情窒礙輸送的流程,商家希望大幅縮短物流距離,加拿大、墨西哥兩國頓成美國進口市場的寵兒,機械電子類貨品尤其得寵。從數據分析,2017年起這個趨勢便一直加劇,其時美國貿易額中中國佔16.3%,加拿大、墨西哥分別佔15.0%與14.3%,均不及中國,隨後中國的佔比急跌,2019年加拿大、墨西哥已反超中國,雖然翌年中國一度反先,到2022年中國的佔比跌勢加劇,跌至13%,加、墨兩國均急升至逾14%,逐步拋離中國。今年上半年,墨西哥更以佔比15.7%搶佔第一,成為美國最大貿易伙伴,加拿大以15.4%佔第二,中國已跌至第三,佔10.9%(見圖2)。

隨着中國佔美國進口貨比例急降,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亦見收窄,截至今年6月止12個月,貿易逆差約為3130億美元,僅較疫情時略高。期內中國向美國進口的機械產品按年減少166億美元,佔美國全數進口機械產品的比例亦由25.3%降至21.1%;向美國進口的電子產品亦按年減少134億美元,佔比由32.0%跌至27.9%。

其他地區搶佔手機半導體市場

本來美國的進口手機絕大部分都是來自中國,2021年約八成是中國內地生產,但截至今年6月止的12個月,這個比例降至75.7%。同期比較,印度則由2021年的不足1%,逐步升至5.3%。期內科網龍頭蘋果便將部分產能由中國內地搬往印度,其供應商富士康亦擬提升其在印度的產能。

進口半導體亦是另一激烈戰場。自中美關係趨冷以來,向美國進口的半導體來源地比例變化分明。在2018年8月,中國內地佔美國進口半導體達12.4%,但自2019年以來,急瀉至約半成水平。

同期其他地區急起直追,搶攻市場,台灣於2018年8月佔美國進口的半導體9.8%,今年6月升至佔14.4%,同期越南由5.1%飈至10.9%,泰國由3.1%飈至8.3%,三者均超前於中國內地,成為大贏家。美國組裝晶片公司安靠科技的越南廠房有望於今年開張,以色列晶片廠亦開始搶佔美國市場。今年初荷蘭、日本雙雙對華限制出口晶片技術,中國出口半導體產品要克服更多困難,在美國的市佔率勢將再跌。

分析:中美衝突不會消失 企業找方法降風險

以截至去年6月止12個月及截至今年6月止12個月兩個時期比較,中國向美國進口的產品比例在多個類別均見倒退,電子、機械、鋼鐵、家具、鞋具等至少十個類別都見跌勢,反映中國進口貨在美國出現全方位退潮。

過往一年中美關係愈來愈壁壘分明,拜登任內亦簽署更多行政命令,限制對華出口技術及資金,暫時兩國關係未見曙光,上述美國進口貨來源地的變化、企業調走廠房的趨勢或會持續,甚至加劇。如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Chad Brown指出,對企業來說,現在很清楚中美兩國的貿易、科技等衝突不會就此消失,企業亦正在找方法減少風險。

(綜合報道)

(企業地球村)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