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港聞

8700萬更新入樽機 加防盜不加數量 環團質疑效益 稱維持1毫回贈不夠誘因

發佈於

【明報專訊】現時全港有120部入樽機收集飲品膠樽,每個回贈金額0.1元。環保署表示,為準備最快於2025年落實塑膠飲料容器生產者責任計劃,決定延長現有入樽機先導計劃,並於本月批出價值8700多萬元的新合約,但不會增入樽機數量,而是由承辦商更換新一批入樽機,增加包括加速處理、增加容量及防盜、防騙津貼等功能,料每年收集逾4000萬個膠樽。

綠惜地球指出,若以此收集量及今明兩年預算開支共6700萬元推算,回收一個膠樽成本約0.84元,新一期計劃動用8700多萬元,但只是換機,質疑成本效益,而維持每個樽回贈額在0.1元亦太低,市民缺乏回收誘因。

明報記者 馬耀森

「入樽機」用作回收飲料容器如塑膠飲料樽,透過掃描容器上條碼,確保只接受指定容器,並即時回贈消費者。環保署2021年第一季推出第一期入樽機先導計劃,2022年第二季推出第二期,環保署稱有見公眾反應正面,為繼續提供入樽機服務及實施飲品膠樽生產者責任計劃前做好準備,決定延長先導計劃至第三期。3期計劃共涉約1.5億公帑,新一期入樽機計劃動用的金額最多,為期32個月的合約已於本月批出,合約價值約達8783萬元。新一期未有增加入樽機數量,回贈金額亦不變,環保署稱第三期維持每個膠樽0.1元。

限額維持30 裝CCTV防濫用

該署解釋,先導計劃回贈水平經考慮一籃子因素後而訂,包括本地可回收物的市場價值、本地私人機構推出的膠樽回收項目、公眾反應及可能引致欺詐行為的誘因等。另外,為平衡使用方便程度及每次等待時間,每個電子支付平台帳戶透過入樽機回收塑膠飲料容器並取得回贈的數量亦維持每天30個。

環保署補充,根據合約規定,承辦商的服務須順利銜接第二期先導計劃,包括須提供及營運120部入樽機,收集入樽機內塑膠飲料容器,交予本地回收商作循環再造。此外,合約要求承辦商須提供更優化的入樽機服務,包括提高入樽機處理速度、增加日常膠樽的收集、入樽機的維護和清潔頻率,以及縮短緊急維修的完成時間等。

對於過去入樽機懷疑被濫用情况,發言人稱,第三期先導計劃的入樽機備有多項辨識功能,包括條碼掃描、重量及形狀識別等,以核實接收的塑膠飲料容器。核實程序完成後,入樽機會進一步確定容器已進入機內壓縮器並壓毁,才視作完成接收,然後提供回贈。

另外,第三期先導計劃要求承辦商必須於入樽機設置物體運動感應功能,以檢測物體進入接收通道後是否有異常運動,從而防止有人從通道取回已接收的容器騙取回贈。入樽機亦須安裝外部閉路電視以阻嚇濫用。同時,環保署會與承辦商密切監察入樽機日常運作及表現,除透過中央系統實時監察,亦會不時派員到各地點實地巡查以防濫用。

各區分佈不均 環署:需要時調整

至於入樽機在各區數目分佈不均,環保署稱政府承辦商須負責在全港各區尋找適合設置入樽機的地點,經實地評估可行性再向政府提出建議。政府收到承辦商建議並參考先導計劃相關數據後,會制定整體入樽機服務安排。環保署在推行先導計劃期間一直密切監察各入樽機相關數據包括使用量,有需要時會調整入樽機位置。

環團:應趁機試收紙包盒

環保署表示,2023/24及2024/25年度應用於入樽機的預算開支分別為3200萬及3500萬元(見表)。綠惜地球總幹事劉祉鋒表示,政府2021年第一季推出入樽機至今兩年多,由於政府早前稱會將膠樽與紙包飲品盒納入同一生產者責任計劃,應趁今次機會同時試驗回收紙包飲品盒。他又稱0.1元回贈太低,對一般市民缺乏誘因,有違推動全民參與回收的生產者責任精神。

(城市保育)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