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陳沛良:大灣區考察 冀推動香港氫能產業發展

發佈於

【明報文章】筆者早前參與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聯同環境及生態局前往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包括廣州、佛山和深圳,進行為期3天的職務訪問。行程中先後實地走訪多家有代表性的新能源企業,親身了解大灣區城市在採用新能源運輸、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以及轉廢為能技術等領域的最新發展。與大灣區城市的規劃和發展比較,可見本港新能源產業仍有很多改進空間。

最具發展潛力的清潔能源

訪問團參觀的城市和企業各具特色,令我印象深刻的包括佛山市南海氫能館和高明區氫能源有軌電車。氫能源在港仍是新事物,大眾或許只從新聞聽到,未深入了解氫能源可如何應用於日常生活、產業發展的前景和重要性等。今次考察,筆者有機會試坐氫能源巴士和世界首條商用氫能源有軌電車路線,亦親自體驗了氫能電單車。電單車利用「氫氣+氧氣」電化學反應生成電能驅動,整個過程零排放、零污染。

氫能源在使用過程中不排放二氧化碳,有助減排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未來最具發展潛力的清潔能源。全球主要國家陸續佈局氫能產業,據2019年數字,約佔全球GDP(本地生產總值)70%、共18個國家制定了氫能及燃料電池發展路線圖。

現時全球已經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發布了氫能發展戰略,而中國目前成為世界發展最快、規模最大、最具潛力的市場,並於去年公布《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為氫能和氫能產業訂下明確的戰略定位和目標。

今次訪問城市之一的佛山,早在2009年,已於南海區開展氫能源發展。通過打造「仙湖氫谷」特色小鎮,佛山整合創新資源,吸引產業集聚和高端人才團隊,逐步破除氫能產業發展的瓶頸;並出台《氫能源產業發展規劃》促進氫能產業健康、有序發展,目前已形成較完整的氫能源產業鏈,成為大灣區國家級氫能產業園。

發展綠色低碳的氫能已是國際趨勢,但本港氫能源產業處於發展初期,欠缺完善規劃,在如何製備、儲存、利用氫能,及如何降低成本,仍處於研究階段。政府目前仍在審視氫能巴士和加氫站等配套設施的法規、標準和技術指引,難以在短時間內就本港使用氫燃料訂立法律框架。因此,當局有必要盡快推動立法工作,填補法律空白,向業界提供清晰方向,推動引入氫能巴士;同時需拆牆鬆綁,減少對相關技術開發和應用的監管限制。

港府需追落後 早日訂氫能發展規劃

氫能巴士是公共交通低碳化的發展趨勢,非常有潛力在港使用。特首在去年施政報告提出,將於2023年試行氫能巴士,並在2025年或之前制訂陸上運輸使用氫能的長遠策略。城巴與煤氣公司早前已宣布合作推動氫能巴士,包括計劃在明年引入不少於5輛氫巴,並在西九龍車廠興建全港首個加氫站。據了解,試驗項目已獲政府氫能源跨部門工作小組「原則上同意」,預計今年稍後可投入使用。

筆者樂見政府為氫能巴士在港應用拆牆鬆綁,並希望當局繼續加把勁,追落後、追進度,借鏡其他地方的成功經驗,早日推出氫能源產業發展規劃。

政府正就今年施政報告開展諮詢,筆者在施政報告建議書中,會繼續積極跟進此議題,與政府、業界攜手把握全球能源變革趨勢及機遇,促進本港氫能源產業全面發展,讓香港配合國策,加速推動能源清潔低碳轉型。

作者是立法會議員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陳沛良]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