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歐陽五:《長安三萬里》效應的啟示

發佈於

【明報文章】這個暑假檔期,內地一部動畫電影《長安三萬里》獲得了票房與口碑的「雙豐收」。截至8月6日,《長安三萬里》票房近17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檔期的《職業特工隊 : 死亡清算上集》票房僅3億元。美國《華爾街日報》刊文感慨,「連湯告魯斯(Tom Cruise)都無法吸引中國影迷去看荷李活電影了」。

《長安三萬里》講述唐朝詩人李白和高適的生平起伏,其中涉及48首人們耳熟能詳的唐詩,讓觀眾共鳴感極強;影片也衍生多個網絡二次創作。香港資深藝人車保羅cosplay片中「輕舟已過萬重山」的視頻,在網上獲讚無數,其高鼻深目的形象更被網友稱為「活李白」。影片的高潮詩篇《將進酒》客家話版、粵語版、閩南話版,在網上熱傳。此外,該片還引發了內地「唐詩背誦熱」、「長安(西安)旅遊熱」、「唐詩研學熱」等,堪稱「現象級作品」。

近年,「國風」成為內地年輕一代新的審美取向。文博熱、漢服熱、非遺熱……成為內地近年顯著的文化現象。中國在現代化向縱深發展之時,開始將目光轉向文化主體性,挖掘自己的文化基因。新生代以創作者、消費者、傳播者等多重身分參與其中,讓「國風」文化迎來新的繁榮,該過程也逐步塑造了當前內地文化產業獨特的文化內核和市場需求。這一點顯然被《長安三萬里》主創團隊捕捉到了。

與文化內核同樣重要是產業體系的支撐。如今,內地電影創作、技術、管理營銷理念完整,已經形成成熟的電影工業體系。例如近年出現的《流浪地球》系列,電影動畫《雄獅少年》、《新神榜:楊戩》等,製作上已接近國際一流水平。尤其是動畫電影,因其技術難度高、涉及產業鏈長,被稱為電影工業中的「芯片」。

有自身魅力且與市場契合的文化內核和內地電影工業化程度,就像「腦」和「體」缺一不可,兩者共同造就《長安三萬里》的成功。

港需重新尋找自己故事

避免做電影業「富士康」

香港是「東方荷李活」,很早便擁有優秀的電影工業體系。該體系曾令港片成為全亞洲共同話題,甚至歐美市場也為之歎服。時至今日,香港的電影製作能力仍是華語電影圈的標杆。劉德華、惠英紅、梁家輝等「老戲骨」,近年在內地影視作品中表現出色;正在內地熱映的電影《封神第一部:朝歌風雲》,葉錦添團隊的造型依然令人驚艶;鍾劍偉的置景道具團隊,為《流浪地球2》營造了「硬核」科技感;林超賢、徐克參與導演的《長津湖》,重現震撼場面。

然而,這個體系如今卻難以打造出港風佳作。除了獲得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提名的《少年的你》之外,香港影界近年鮮出佳作,而《少年的你》並沒有太多香港的文化烙印。香港擁有獨特的文化土壤和文化地位,需要重新尋找自己的故事,應避免成為電影業的「富士康」。

應參與內地文化產業合作競爭

實際上,「尋找自己的故事」這一思路,正在被運用於各地文旅產業的開拓與探索。以舞蹈為例,有深圳出品包含詠春拳和非物質文化遺產香雲紗元素的舞劇《詠春》、上海製作海派味十足的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河南推出主打文博元素的《唐宮夜宴》。文旅方面,西安推出大唐沉浸式旅遊,正在舉辦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的成都則主打「熊貓城市」品牌。這些各地「自己的故事」,均為當地帶來巨大經濟效益和文化影響力。

香港應參與到跟內地文化產業的合作與競爭。在「由治及興」新起點,香港的文化地位被置於空前高度——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中西文明互鑑平台。如何發展以中華文化為主體的本港特色文化,是香港的新課題。近年,「灣區升明月」晚會因重現「香江群星閃耀時」,深受香港及內地觀眾喜愛,成為新的文化品牌,這一思路可為業界借鑑。如何充分用好香港流行文化IP(知識產權)、講出新香港故事,讓「東方荷李活」再放異彩,有待香港文化界探索和思考。

作者是時事評論員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歐陽五]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