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港聞
初選案|何桂藍:參選為主張港人堅持抗爭 免過份投入大國博弈 (19:05)

民主派「35+」初選案今午(24日)續審。何桂藍自辯表示,反修例運動於2020年5月進入中美角力的層次,很多港人覺得香港只是一隻棋子,甚至希望主動「迎合」大國角力的棋子角色。她主張港人堅持抗爭,「做返自己嘅嘢」。她形容「立場姐姐」的名稱或是選舉資產,對於想競逐議席的人來說,取得社運知名度猶如「名聲嘅暴發戶」,但「立場姐姐」背後的政治能量來自無名抗爭者。
庭上展示何桂藍的選舉單張,顯示何和另一被告岑敖暉的照片。何在庭上解釋,地區直選候選人通常配合「超區」候選人宣傳,她基於排除法選擇了岑。何談及超區參選人,包括暱稱「王伯」的王百羽,法庭傳譯主任一度譯為「uncle Wong」,庭上爆發笑聲。
何的單張提到,參選不是因為相信制度,而是相信港人有決心爭取「破局」。何在庭上供稱,「局」是指當權者設立不公平的規矩,中央於2020年5月宣布訂立《港區國安法》,美國作出相應反應,坊間認為「攬炒」已經發生;她想以「破局」延續思考,冀港人突破規矩。
法官李運騰發現,單張上有「攬炒年代」字眼,談及港人位於「中美角力」之間。何表示,不少人認為社運已進入大國角力,關注美國政治多於本地政治,例如美國如何「對付」中共。她不認同此想法,質疑港人將對政治明星的崇拜轉移至外國政治,「但係2019年其中一個精神,在於每個人唔可以有一種靠人嘅心態」。
何曾在初選論壇表示,「立場姐姐」的名稱不屬於她,而是屬於反修例運動。被問到有何意思,何笑言要問「立場新聞」前總編輯鍾沛權,「唔係我決定㗎」。她坦言對這個稱呼感到尷尬,因為她直播抗爭者行動時引起關注,外界不知道抗爭者的身分,改為關注她本人。聆訊明(25日)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