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要聞

社恐DSE生英文口試煎熬拒考 社工助找情緒出口

發佈於

【明報專訊】新冠疫情過後,同學逐一脫下口罩,但有社交恐懼、抑鬱和焦慮症的阿桐每日依舊戴上口罩,想遮蓋那張愁眉苦臉。她昨日接過DSE成績表,雖然分數只夠入讀副學位課程,但知道中學生涯可正式畫上句號,終於不用再因英文口試訓練,逼自己控制那不受控的頭痛、頭暈及焦慮。備試過程中,阿桐幸有社工同行,理解她缺席DSE英文口試並非錯事,也教阿桐不知不覺間找到情緒出口。

感不適情緒爆煲 母諒解不考

升高中後,選修科成績不俗的阿桐被編入英文班,班上不乏英語標青的同學,但她最弱的就是英文科,對她最煎熬的是英文小組討論訓練。有一次她被抽中要在全班面前以英語辯論,所有人的目光都放在她和同學上,她如坐針氈,發言不到兩三次,好不容易捱過10多分鐘,老師見狀總是指點她,稱「你說話太細聲,你的論點太少」。

DSE愈逼近,阿桐對英文科愈缺乏信心,同時身體響起警號,不時因為練英文口語而感不適,一下子會頭痛、頭暈、肚痛和身體乏力。原來她已近情緒爆煲,想了又想,她終在中六開學時,聲淚俱下對媽媽說不考英文口試,當時媽媽亦諒解,叫阿桐「若壓力已這麼大,可以不考」。阿桐媽媽稱女兒小時候開朗活潑,長大後愈來愈安靜,更表示「擔心你(女兒)出不到社會」,但眼見女兒情緒崩潰,卻不懂解救。

感不考「好似好錯」 終學懂認同自己

臨開考前,阿桐獲轉介到新生精神康復會安泰軒(深水埗)接受心理治療。負責跟進的註冊社工李詠欣猶記得,初次見阿桐時,曾再度詢問她考口試的意願,惟對方淚流滿面。李姑娘理解,阿桐即使心理狀况未能應付赴考口試,仍心懷內疚,「她覺得全級只有自己不考,好似唔啱,好似好錯」。

李姑娘開始教阿桐做不同小練習,其中一次會見,李姑娘請她說出自己的優點,未料阿桐默不作聲,一度想不出讚美說話,沉默良久,阿桐終開口細聲說「我是很好的人」。從毫無自信走到認同自己,是阿桐未曾有過的想像,李姑娘樂見她終於找到情緒出口。寡言的阿桐亦淡然道:「媽媽現在說,我可以踏出社會了。」

(DSE放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