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港聞

市建局蝕35億 9年首見紅 料下年借貸 重申7年樓收購價負擔重須檢討

發佈於

【明報專訊】樓市下跌影響市建局財政。市建局於2022/23年度錄得35億元淨虧損,是9年來首次「見紅」(見圖)。市建局同時預計樓價未來幾年未會回升,以此計算未來5年度招標的10個項目,將合共錄20億元虧損,故已於去年向財政司長提出調高借款上限的建議,由60億大增至250億元,料最快於下個財政年度開始借貸。行政總監韋志成稱,目前「同區7年樓齡」收購政策對當局財政造成極大負擔,期望社會與政府會檢討現行機制。

有議員贊同建議,認為屬合適時機提出;另有關注團體認為建議有違市建局重建精神。發展局回應稱,市建局收購政策已實施超過20年,不排除檢視空間,但改變前須有全面的政策審視和充分諮詢。市建局亦會積極考慮向機構發行綠色債券籌措資金。

發展局:不排除檢討 會充分諮詢

市建局主席周松崗昨日表示,2022/23年度推出招標3個住宅項目,回標收入均不及預期;而觀塘市中心第四及第五發展區商業項目,因投標價不理想而收回,令該局全年度前期款項收入只有約48億元,較前一個財政年度減70%。

周松崗續稱,去年度結束時,合共錄得約5億元營運虧損,另有30億元減值撥備,因此去年淨虧損35億元(當中30億元撥備不影響現金流),資產淨值維持500億元,預計下年度需借貸。

20年前差價六成 今幾近可買新盤

韋志成補充,目前難預計會虧損多久,但強調「不會停止市區更新」,會在每個項目爭取回報。至於他早前提出檢討「同區7年樓齡」收購價的做法,引起外界質疑;他昨回應,20年前以7年樓齡作為收購賠償金額,相等於當年新樓價六成,但現時差價少於一成,換言之7年樓齡樓價幾近可買到新盤,為市建局帶來極大財政負擔。

觀塘流標商業項目 料最快明年底再推

此外,談及早前觀塘大型商業項目因回標價太低而收回,市建局其後於項目加入住宅部分,韋稱已有8間發展商表示感興趣,並預計收益會升「幾十%」,項目料最快明年底招標。

市建局前執行董事、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委員林筱魯指出,因應市况及市建局財政,目前是合適時機檢討市建局收購政策。他續稱,當局須「往前看」,並指「究竟樓市是否如以往20年,趨勢好明顯」,認為市建局若要繼續維持「同區7年樓齡」收購價政策有困難。他認為政府於舊區重建有一定角色,當局應有系統地聯繫新發展區及舊區;又建議當局可研究以市價及若干比例的安置費作收購標準。

本研指改收購政策違重建理念

本土研究社成員陳劍青指出,「同區7年樓齡」收購政策為市建局對市民的承諾,因市區重建的理念之一為改善舊區居民的生活,若市建局更改有關政策,有違其重建理念及精神,屆時與「由政府收樓及收地沒分別」。

陳劍青又指以往因樓市升,市建局有盈餘,當樓市下跌,即出現虧損,反映市建局財務一直過分依賴地產收益,情况不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