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歐陽五:珍視中美之間的理性力量

發佈於

【明報文章】美國財長耶倫訪華剛剛回國,總統氣候問題特使克里便到訪北京。此外,就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訪華事宜,中美雙方正展開溝通。自今年5月中美恢復接觸之後,為落實兩國元首去年的印尼峇里島會晤共識,中美各方面溝通在有節奏地進行中。

幾名訪華的美國官員中,耶倫是少有的幾個明確表達過「反對脫鈎」的政治人物。經濟學家出身的她曾私下表示,自己計算過全面取消加徵關稅對美國的好處,但推動其他人卻十分困難。克里則是美國政壇中的對華「溫和派」,他積極推動在氣候變化方面與中國對話,認為如果美國不肯與中國舉行會談,那將是「最嚴重的外交和政治瀆職」。他們都認為,中美之間必須建立起溝通渠道,即使訪華之行要面臨來自美國的國內壓力——美國鷹派利用耶倫訪華所謂的「謙恭」姿態大做文章;克里訪華,還沒出發就在聽證會上被罵「對華立場軟弱」。

美國對華理性派崛起

筆者近期觀察到,美國國內對華態度的分化正日漸清晰。這種分化,不以官方與民間、鷹派與鴿派為界。而是中美對抗多年,愈來愈多人看清時局,傾向於用理性看待中美關係,理性派的力量開始顯露。

此前,極端反華勢力幾乎綁架了美國的對華政策氛圍,似乎對華強硬才是「政治正確」,形成了無人對中美關係發聲的「寒蟬效應」。而幾個月來,訪華的美國工商界人士絡繹不絕,例如蓋茨(Bill Gates)、馬斯克(Elon Musk)等。政界、學界人士也開始公開表達自己反對「對華脫鈎」的言論。知情人士透露,英特爾、高通和英偉達等多家美國半導體公司的高管計劃近日訪問華盛頓,游說拜登政府,阻止華盛頓收緊對華銷售先進芯片和出口半導體製造設備的限制。他們不一定是「鴿派」、「親華派」,但確確實實是「務實派」、「清醒派」。

美國經濟面臨困境,是理性派崛起的重要原因。目前美國國內通脹壓力大,政府債務面臨「爆雷」風險。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是美國國債的主要債權方之一,也是美國的主要外部市場。美國希望與中國保持債務合作。如果美國與中國「脫鈎斷鏈」,將嚴重衝擊大量美國高科技企業與中國的正常往來,大量減少其營收。

理性的本質是實事求是,愈來愈多人意識到,中美脫鈎是不可能做到的。蘋果公司CEO(行政總裁)庫克(Tim Cook)將其公司和中國形容為「共生關係」;馬斯克則認為,「美中利益交融,如同連體嬰兒彼此密不可分」。耶倫在訪華期間表示,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經濟體如果「脫鈎」,將對全球經濟帶來重大的不穩定因素,中美「脫鈎」也是不可能做到的。此外,不少理性人士意識到,氣候變化、全球減貧、醫療衛生等多個領域,有賴於中美合作和領導。

去年10月拜登政府發布第一份《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將中國鎖定為最有可能也最有能力威脅美國國際地位的國家。至此,美國對華戰略定位已定,中美之間的博弈進入白熱化階段,並長期存在。

兩國小步徐行 乃理性力量突顯

有評論認為,美國對華戰略定位已定的情况下,克里訪華有大機率與耶倫一樣,沒有什麼實質成果。「德國之聲」近期發表的文章則認為,近期中美頻繁互動,代表兩國正以「小步外交」恢復溝通。文章稱,中美需要溝通的問題清單很長,「小步外交」或許是平衡兩國急躁情緒的唯一可行方法。中美當下選擇從溝通開始,小步徐行,便是理性力量的突顯。

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評價當前中美關係時表示,「防止美中發生毁滅性衝突的唯一方法,是冷靜的外交」。該言論正是對中美之間理性力量的呼籲,讓理性在兩國關係中發揮更多作用。

作者是時事評論員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歐陽五]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