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副刊

吾生有杏:院長醫生周記(233):學醫何求?

發佈於

【明報專訊】執筆當日,一名多年沒見的朋友帶同他的太太及兒子忽然到訪。原來他的兒子正是應屆IB畢業生,並獲得非常驕人的成績。夫妻兩人喜上眉梢,比兒子還要歡欣雀躍,我也為他們感到欣喜。

「陳院長,我希望兒子讀醫,你可以提供良好的學習條件嗎?」朋友的太太有點急不及待。

我便回答:「培育年輕一代投身醫學去救治病人是我們的使命,多年來我們強調以生命影響生命去教導學生,這亦是中大醫學院的教育宗旨和方針。」

太太卻追問:「陳院長,我不是這個意思,我們正考慮應該在本地或海外升學。如果在本地讀醫,又如何選擇最合適的醫學院?例如你可以提供單人房給我的兒子嗎?讀醫很辛苦,不受騷擾的私人空間對學習非常重要。」

「另外,海外交流幫助學生擴闊視野,是否公開試成績好的學生可享有優先機會到劍橋、牛津實習?」「還有,聽說成績優秀的學生可獲得幾十萬元獎學金,你可有提供相類似的獎學金嗎?」

什麼是「良好學醫條件」?

聽罷一連串問題,我既感受到她愛惜兒子的心,亦慨嘆她追求一些似是而非的條件,不禁想:「她的兒子為何要學醫?」於是我便嘗試向她解釋我對學醫的想法:「大學沒有提供單人房給新生,大部分宿舍都是雙人房間。我鼓勵同學融入團體生活,學習與別人相處。懂得溝通與彼此尊重亦是學醫之道。」

我接着說:「我們鼓勵亦協助學生到海外實習,但為什麼入學成績優異的學生便必定要到劍橋、牛津交流?我相信每個醫科生都是獨一無二,他們需要的並不是人云亦云的名牌,而是如何發揮他們的小宇宙,協助他們尋找心儀的學習經驗。多年來,我有些學生選擇到海外知名學府如哈佛、史丹福、劍橋、牛津,亦有不少學生喜歡到非洲、尼泊爾及其他發展中國家體驗另類醫療體系。真正要擴闊我們下一代的視野,就是協助每個學生行萬里路,認識天下之大,自己何其渺小。」

最後,我亦坦誠回應她對獎學金的期望:「我不會承諾巨額獎學金,有能力的學生自然可以獲取更多更大的獎學金及學習機會。假若今天的醫學生可以為眼前的少少金錢所打動,他朝又如何建立遠大的目光和正確的價值觀,凡事把病人的利益放在首位?」

他們離開以後,我再三回想那個太太起初的問題:「你可以提供良好的學習條件嗎?」我沒有什麼特別吸引的條件,只願傳授畢生所學給下一代,讓他們能夠青出於藍,在將來的崗位上發光發亮,成為病人和家屬的祝福。

作者簡介:教學生、醫病人、做研究,中文大學醫學院院長陳家亮親筆分享杏林大小事,隔周刊出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陳家亮

[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