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港聞

癌癒不屬SEN 後遺纏上學難 家長嘆校方缺處理經驗 「自己行多步」助子

發佈於

【明報專訊】年輕癌症患者捱過一次又一次手術、化療、電療,康復後重投主流學校讀書,又要面對新一輪難關。文文的兒子5歲時確診腦癌,完成一年治療後,兒子平衡力、專注力等大不如前,令文文找學校讓兒子重讀高班(K3)的過程處處碰壁,「試過阿仔同其他小朋友玩緊,但(學校)話佢唔識同小朋友相處,咁佢哋無信心,都唔好勉強啦!」今年10歲的兒子在主流學校讀書,但康復病童不算有特殊學習需要(SEN)學生,學校缺乏資源支援其需要,文文自言作為家長要「自己行多步」。

明報記者 馮樂琳

校無共同檔案 兒情况需講6次

患癌兒童康復後身體機能受損是常事,文文的兒子完成治療後,平衡力和視力受影響,雖然問題慢慢改善,但文文發現兒子升小一後,問題才進一步浮現。她說,兒子的小學有特殊教育主任、言語訓練主任等,但並無處理病童或康復學生的經驗,舉例單是入學,她已經要與班主任、體育教師等6人分別解釋兒子的情况,認為若可安排一次過解釋,或學校內部有共同檔案,事情可簡單得多。

另一困難是兒子的溝通和表達能力較弱,雖然經學校每年一次的社交訓練已有進步,但兒子往往不能覆述老師的指示或在學校發生的事,文文要留意兒子有何變化,遂不時致電學校查詢,令她擔心成為「麻煩家長」。

父陪行樓梯自學拼音 冀治後遺

「行多步」的還有Patrick,兒子昱君於18個月大時確診罕見腦癌,入院後一度昏迷要立即做手術,醫生更判斷他只有兩年壽命。留醫一年多,昱君出院後重新學行路,初期入讀特殊幼兒學校仍需要坐嬰兒車,但在校兩年,爸爸陪他慢慢學習上落樓梯練腳力。訪問當日,10歲的昱君上落樓梯,與一般孩子已無大分別。

在老師建議下,昱君初小轉到主流學校讀書,針對兒子的治療後遺症,Patrick積極尋求各式訓練和協助。昱君康復後的平衡力始終弱一點,頭部亦有治療時留下的導管,Patrick於是安排他學游水,減少碰撞之餘亦可強壯身體。此外Patrick亦自學英文拼音教兒子,原因是看過醫學文章,指拼音有助訓練腦部;又經常與兒子參加兒童癌病基金的活動,安排昱君參加辯論、戲劇、合唱團等課外活動,並讓他拍攝基金的廣告等,建立兒子自信心。

議員倡設教學中心助病情反覆童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鄧家彪表示,縱使社會上有不少病童及其照顧者,但目前仍未形成一套完整政策,協助他們康復後適應社會;以照顧者為例,他指不少病童的父母較年輕,但普遍較少對他們的心理支援。至於病童,他希望可歸納出不同情况,以制訂針對性的支援模式,舉例病情反覆的病童可能在學期間需入院治療,影響學習進度及社交,建議設特別教學中心配合該類病人需要。

繼續閱讀
贊助商